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时QT间期离散度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0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后1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其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3例和非冠心病组27例,测量两组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前、中、后12导联心电图的QT间期,将QT间期离散度≥50 ms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结果:冠心病组QT间期离散度平板运动试验前、后与平板运动试验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运动试验前与平板运动试验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冠心病组平板运动试验前、中、后QT间期离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T间期离散度≥50 ms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92.59%。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时QT间期离散度≥50 ms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女患,28岁。在十二年前确诊为蕈样肉芽肿(MF)。多年来患者无明显心悸、胸痛。现因皮肤再次出现结节入院。体检:心界略大,心率80次/min,整,无特征性杂音。心电图检查Ⅰ、aVL、V_(4~6)。可见Q波,宽0.04s,Q波>同导联的R波,屏气试验上述Q波无变化;r_(v1)>r_(v2)>r_(v3),ST_(v2~6)上抬0.05mv,大部分导联T波略低平,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前壁及侧壁心肌梗塞样改变。其后多次心电图检查无ST—T的动态变  相似文献   
3.
食管电生理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食管电生理检查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比较 4 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心内和食管电生理检查的效果。结果  4 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中 4 5例分型诊断一致 :房室结双径路 2 4例 ,左侧旁道 17例 ,右侧旁道 5例 ,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10 0 % ,94 1%和 10 0 %。结论 食管心房调搏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型诊断和初步定位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这对选择射频消融术病例和简化消融术程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骨密度分布规律及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量,对1 500例中山市中老年女性的腰椎(L2~4)骨矿密度测量值按年龄分成5组,采用SPSS13.0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中老年女性50岁后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随着年龄增长OP患病率逐渐增加。结论中老年女性50岁以后骨密度逐年减少,OP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特点.方法 对急性脑出血39例(A组),急性脑梗死59例(B组),在发病一周内行24小时HRV监测,并与健康对照组32例(C组)进行对照.结果 脑卒中患者HRV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右大脑病变的患者其HRV降低较左侧明显;脑出血组HRV较脑梗死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在急性脑卒中组中分析了27例死于心脏事件者(并发心肌梗塞、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的HRV,发现其HRV降低明显,其较存活病例的HRV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自主神经系统严重失衡,导致心率变异性(HRV)降低;易于发生心脏事件导致患者死亡,上述结论与国内其他研究者的结论一致.其中右大脑半球卒中较左侧更明显地导致HRV降低.提示早期、动态监测HRV,有助于判断病情的演变,尽早识别高危患者,提早干预,预防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以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2006年1-12月于我院心脏中心接受24 h动态血压检查的高血压患者226例,按年龄分为青年高血压组99例,中老年高血压组127例.入选的患者均在心脏中心进行规律就诊,随访至2010年12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心血管危险因素、24 h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的变化以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提示,青年高血压组阳性家族史和不良个人习惯较多,体质指数较高(P<0.05),甘油三酯和血尿酸较高(P<0.05).舒张压高于中老年高血压组.基线及随访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和左室质量指数两组无差异(P>0.05).但中老年高血压组的左心房内径、舒张末期左室内径高于青年高血压组(P<0.05).青年高血压组72例患者随访至终点,随访率72.7%.中老年高血压组97例患者随访至终点,随访率76.4%,平均随访时间(37.8 ±4.9)个月;青年组降压达标率74.8%,中老年组降压达标率71.2%(P>0.05);两组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3.8%、21.6%(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青年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及不良生活方式较多,以舒张压升高为主,长期随访靶器官损害较中老年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58例患者采用100IR型远程心电记录仪,记录并发送了398份有效心电图。结果未见异常者183份,心律失常检出215份,检出率54.0%。215份异常心电图构成情况:窦性心动过速81份(37.7%),房性心律失常79份(36.7%),窦性心动过缓32份(14.9%),室性心律失常8份(3.7%),房室传导阻滞3份(1.4%),起搏心电图5份(2.3%),束支传导阻滞3份(1.4%),ST-T改变4份(1.9%)。结论远程心电监测对发作无规律、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难以捕捉的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监测对心律失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心律失常患者,每位患者先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束后再进行远程心电监测。分析两种监测方法所得的心电数据,计算心律失常检出率,比较心律失常检出率并对两种方法检测出的心律失常患者进一步行心律失常类型分析。结果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心律失常检出率为52.5%,不规则心律失常患者检出3例;远程,心电监测的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6.3%,不规则心律失常患者检出2例(P〈0.05)。结论远程心电监测不仅可以实行远程心电记录给心律失常诊断带来便利,检出率较高,而且对不规则心律失常也有一定检出率,是院内常规心电图检查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有力补充,在临床诊断心律失常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131I治疗前后的心电指标和甲状腺功能水平的变化.方法 对176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患者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和血清甲状腺激素FT3、FT4、TSH水平检测,分析对比在131I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心电图检查有不同程度的ST-T病理性下降和T波改变(降低、双向、倒置),在Ⅱ、Ⅲ导联可出现“不典型的肺型P波”或低振幅的双峰变型P波,P-Q间期及Q-T间期延长,FT3、FT4升高,TSH降低.治疗后相关指标多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检测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是指导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131I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58例患者采用100IR型远程心电记录仪,记录并发送了398份有效心电图。结果未见异常者183份,心律失常检出215份,检出率54.0%。215份异常心电图构成情况:窦性心动过速81份(37.7%),房性心律失常79份(36.7%),窦性心动过缓32份(14.9%),室性心律失常8份(3.7%),房室传导阻滞3份(1.4%),起搏心电图5份(2.3%),束支传导阻滞3份(1.4%),ST-T改变4份(1.9%)。结论远程心电监测对发作无规律、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难以捕捉的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