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金生  姚咏芳 《上海口腔医学》2004,13(2):146-146,149
复习46例延迟复位固定的颌骨骨折病例,对延迟复位固定的时间、原因、治疗和愈合情况等进行回顾分析:延迟时间最短2d,最长12d;延迟治疗的原因多种多样,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结果,延迟2~5d复位同定者6例,均一期愈合;延迟5-10d复位同定者31例,27例一期愈合;延迟10-12d复位固定者9例,均一期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细针吸取涎腺肿块细胞图片的形态学分析,研究细针吸取细胞学在涎腺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9例涎腺肿块疾病行细针吸取细胞学涂片,用显微镜对涂片进行形态学分析,作出细胞学诊断,并与术后病理学诊断作比较。结果本组病例细胞学诊断的总体分类准确率为93.2%,特异性为94.3%;良性病变准确率为95%,特异性为94.4%;恶性肿瘤准确率为83.3%,特异性为88.2%。结论细针吸取细胞学对涎腺肿块的诊断具有操作简便、诊断快速、准确率高等优点,可作为涎腺肿块疾病的常规诊断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3.
孟令秋  姚咏芳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11):1520-1521
目的通过对细针吸取涎腺肿块细胞学图片的形态学分析,研究细针吸取细胞学在涎腺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0例涎腺肿块疾病患者行细针吸取细胞学涂片,用显微镜对涂片进行形态学分析,作出细胞学诊断,并与术后病理学诊断作比较。结果本组病例细胞学诊断的总体分类准确率为92.2%,特异性为93.3%;良性病变准确率为93.8%,特异性为94.4%;恶性肿瘤准确率为77.8%,特异性为82.4%。结论细针吸细胞学对涎腺肿块具有操作简便、诊断快速、准确率高等优点,可作为涎腺肿块疾病的常规诊断方法之一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牙体病行根管治疗时,根管扩大针意外误入消化道,是口腔科临床少见但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情况之一。现将本院1例扩大针误入消化道的处理经过报道如下,供临床借鉴。1病例报告患者,男,70岁。退休工人。行5根管治疗时,扩大针(机用金属柄,长约4cm)不慎落入口腔,因患者体胖年迈,反应迟钝,行动不便,致扩大针吞入。即请五官科医师会诊,未发现扩大针嵌顿口咽及喉咽部。X线透视发现扩大针已进入胃部,即收入院密切观察,并耐心地做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嘱莫紧张,少活动,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等),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其他情况。每隔3~5h…  相似文献   
5.
儿童颌面部间隙感染5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 5 10例儿童颌面部间隙感染作临床分析。方法 通过 5 10例间隙感染患儿分析其感染来源 ,药物治疗及临床特点。结果 感染来源以腺源性为主 ,药敏 +联合用药治愈率高。结论 正确处理原发灶 ,熟练掌握口腔解剖生理了解儿童本身疾病特点 ,均能很好解决儿童间隙感染  相似文献   
6.
<正> 牙拔除术是治疗某些牙病和由其引起的局部或全身一些疾病的手段,拔牙过程中及术后有时会发生出血过多的情况。本文对1997~2002年门诊拔牙术后出血500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年轻恒前牙根中1/3折断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前牙根折最常见的类型是根中1/3折断。本文通过对2006~2008年在本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36颗根中1/3折断的年轻恒前牙行保守治疗进行观察及分析,为儿童牙科医师判断根折牙预后和进行正确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是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病,一般人群的患病率高达25%。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一般认为与感染、血液循环障碍、精神心理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等有关。该疾病的治疗还无有效的方法,包括全身和局部治疗,全身治疗用药繁琐,副反应较多,有时患者不易接受,限制了全身治疗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开窗引流冲洗术治疗青少年颌骨囊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孟令秋  姚咏芳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617-1618
目的:探讨开窗引流冲洗术在青少年大型颌骨囊肿临床的疗效。方法:对48例青少年大型颌骨囊肿患者实行开窗引流冲洗术,观察颌骨骨质情况,术后1、3、6及12个月复查曲面断层片,观察牙及牙胚的情况,并定期复查和随访。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长期反复感染,颌骨形态良好,未出现神经及邻近重要结构损伤症状。术后6个月~3年随访,示骨质再生情况良好,囊肿未见复发。颌骨、牙、矛胚发育生长良好。结论:开窗引流冲洗术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效果良好的治疗青少年大型颌骨囊肿的方法,且颌骨、牙、牙胚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值得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三叉神经末梢阻滞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探讨三叉神经痛的保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1年6月~2006年6月确诊的3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硫酸镁、维生素B12、曲安奈德混合液在相应颌骨孔阻滞,联合2%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曲安奈德、维生素B12的混合液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每5天一次,连续4次。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进行疼痛评估,测定治疗前后VAS指标,治疗后3、6、12个月采用三叉神经痛治疗后国际评分标准电话随访。结果32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统计分析:VAS治疗前9.6±1.2,治疗后3个月1.59±0.83,6个月2.00±1.20,12个月2.50±1.31,总有效率3个月93.75%,6个月84.33%,12个月78.13%。结论该疗法镇痛效果明显,无副作用,操作简单安全,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