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女性A型血友病FⅧ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罕见的女性A型血友病1例,并对其凝血因子Ⅶ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患者,女,65岁,因为跌倒后右胸痛2d入院,院内查体提示胸壁皮下血肿,双下肢等长,髋屈曲及内旋受限。测定凝血指标提示APTT61.3s,正常血浆纠正后为41.3s,而PT、FIB、TT均正常。有既往出血史。FⅧ活性为2%,FⅨ活性为200%,vWF:Ag为120%,vWF:RCof100%,vWF:CBAl28%,FⅧ结合分析正常;髋关节X片提示;双侧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诊断为血友病A型。提取该患者外周血DNA,根据NM_000132之凝血因子FⅦ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其第14外显子特异的引物,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与标准序列进行比较,发现该患者出现4111A→C杂合突变,使1314位氨基酸由苏氨酸变为脯氨酸,产生一错意突变,该突变未见其它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ERK2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的病理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ERK1/ERK2在33例卵巢上皮细胞癌,21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标本中的定性表达情况,采用Image-ProPlus图象分析系统对表达强度行半定量分析。结果①p-ERK1/ERK2在良性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率为33.3%,在卵巢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率为72.7%,其中Ⅳ期、Ⅲ期的表达明显高于Ⅱ期、Ⅰ期(P<0.05);②p-ERK1/ERK2表达强度与肿瘤组织病理学分期有关(P<0.05),良性肿瘤的表达明显低于恶性肿瘤(P<0.05)。结论p-ERK1/ERK2在卵巢上皮细胞癌中高表达,且表达强度与卵巢上皮细胞癌的分期相关;ERK蛋白的表达在卵巢上皮细胞癌患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促进作用,可以作为预测卵巢上皮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IL-1RA)+2018位点突变与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群矽肺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择75名矽肺患者和137名矽尘接触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性扩增检测其IL-1RA基因+2018位点突变。结果矽肺组等位基因IL-1RA+2018C的分布频率(28.0%)高于矽尘接触组(15.0%),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Ⅰ期矽肺患者等位基因C的分布频率(31.8%)显著高于矽尘接触组(P<0.01),而Ⅱ期和Ⅲ期矽肺患者等位基因C的分布频率(22.6%)虽高于矽尘接触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1)。校正了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L-1RA+2018C的携带者发生矽肺的风险大大增高(P<0.01)。结论IL-1RA基因+2018位点T→C的突变在中国西南地区汉族矽肺发病的遗传因素中起重要作用;IL-1RA可作为研究矽肺易感性的一个侯选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测TPM4在大鼠脊髓钝挫伤后的基因变化,探讨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SD成年大鼠20只,分为假手术组,脊髓钝挫伤12h组,脊髓钝挫伤3d组,脊髓钝挫伤7d组。取损伤段脊髓,通过Q-PCR检测TPM4的基因含量。结果 Q-PCR结果显示大鼠脊髓钝挫伤后12h,脊髓中的TPM4基因表达开始降低,于损伤后3d达最低,损伤后7d逐渐开始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中TPM4基因含量变化先降低再升高,提示TPM4可能参与脊髓钝挫伤后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克罗恩病(CD)目前病因未明,与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MP)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通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TaqMan技术检测CD与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患者肠道病变组织MP,探索CD病原学诊断的试验方法,为ITB和CD的鉴别诊断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有关RNA干扰(RNAi)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报道较多,但绝大多数为细胞水平的体外实验。有报道将小RNA(siRNA)直接体内注射成功抑制目的基因表达…,但由于siRNA的不稳定性以及直接注射后的表达效率低下等问题,其可靠性值得商讨。我们在体外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I)的dsRNA质粒表达载体(PSUPER—shR-NA/MDR1)体内转染抑制多药耐药基因MDR1/p—gp表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观察其在神经干细胞上的表达,探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作为基因治疗神经病变的价值。方法:实验于2004-8/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疾病分子遗传实验室进行。以新生SD大鼠大脑皮层细胞RNA为模板,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出全长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经测序验证后,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 CMV中,与骨架质粒pAdEasy 1同源重组为腺病毒载体。线形化后转染293细胞进行包装扩增,利用AdEasy 1系统上的绿色荧光蛋白鉴定病毒表达,并用病毒上清转化大鼠神经干细胞,检测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表达。结果: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扩增后进行测序显示扩增片段为653bp个核苷酸,同源性比较该序列正确。②重组腺病毒载体经酶切验证为阳性克隆,转染293细胞包装后的病毒滴度为lxl09PFU/mL。③转入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重组腺病毒的神经干细胞扩增出653bp的带。结论:成功构建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重组腺病毒并见其在大鼠神经干细胞中进行了表达。  相似文献   
8.
人内皮抑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Adeasy1系统,构建并鉴定人内皮抑素(hES)重组腺病毒。方法:从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ASP-hES中将ASP-hES扩增,亚克隆至pAdTrackCMV穿梭质粒中,与pAdEasy1质粒在大肠杆菌BJ5183中进行同源重组为腺病毒载体。线形化后转染293细胞进行包装扩增,利用AdEasy系统上的绿色荧光蛋白鉴定病毒表达。结果:重组腺病毒载体经PCR鉴定正确,病毒滴度为1×108PFU/ml。结论:成功构建了人内皮抑素重组腺病毒Ad-ASP-hES,为内皮抑素基因治疗新生血管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的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及扩散成像(DWI)的表现以及其病理改变。方法取70只Wistar大鼠,用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分为假手术(A组)、栓塞30min及再灌注30min、60min(B、B1、B2组)、栓塞60min及再灌注30min、60min(C、C1、C2组),每组各10只。对各组分别行头部MRI扫描,计算缺血区的DWI异常信号相对面积(rSD)、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PWI异常信号相对面积(rSP)、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将所测值进行比较。对缺血区脑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实验各组在T1WI、T2WI像上均未见异常信号。A组的DWI和PWI亦未见异常信号。在DWI像上,B、C、B1、B2、C2、C1组在右侧基底节区高信号的范围由小扩大,随后逐渐缩小。在PWI像上,B、C组在右侧基底节区出现明显低灌注信号,在B1、C2组则出现高灌注信号,C1组呈现稍低灌注信号,B2组的信号基本正常。在B、C2组间存在MTT/DWI异常信号不匹配区。病理观察:DWI异常信号区及MTT/DWI异常信号不匹配区均可见细胞器肿胀,提示为半暗带,B1、C1组可见轻度血管源性水肿,B2、C2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细胞内水肿是半暗带的病理改变之一,在早期脑梗塞DWI高信号仍提示为半暗带组织,再灌注早期可出现血管源性水肿,再灌注越早脑细胞越容易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APCDD1在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中的定量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APCDD1 mRNA基因表达的方法,了解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组织中APCDD1 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86例直肠癌及癌旁组织、20例结直肠腺瘤及配对的正常黏膜组织APCDD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差异。结果75%的结直肠腺瘤和65%的直肠癌表达上调,86例直肠癌APCDD1 mRNA平均相对表达水平为正常黏膜组的4.712倍,20例结直肠腺瘤中APCDD1 mRNA平均相对表达水平为正常黏膜组的3.872倍,直肠癌组和结直肠腺瘤组均较正常黏膜组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CDD1 mRNA表达在腺瘤和直肠癌中表达上调,但在直肠癌中与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