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6层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对16层螺旋CT肺部低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对比分析,肺部低剂量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分析55例早期肺癌病变并经手术证实的患者,均为采用低剂量扫描体检时发现,短时间内又用常规剂量扫描,低剂量采用(120kV、20Eff.mAs),常规剂量采用(120kV、100Eff.mAs)扫描,对比分析两种扫描方法对病灶影像显示率及影像质量等因素有无差异性。结果低剂量扫描检查对病灶的显示与常规扫描检查均无明显差异,图像质量优良,纵膈窗图像噪声较大,但不影响纵膈内淋巴结及钙化的冠状动脉的显示。低剂量扫描剂量当量(CTDL)仅为常规扫描的20%。结论肺部CT扫描检查可采用低剂进行扫描,其对肺内病灶的显示与常规cT扫描无差别,并且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X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引起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HR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分析引起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 ,HR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对 5 80例胸部肿瘤中放射性肺炎的 86例行HRCT检查 ,观察其征象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总结 7种引起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将HRCT表现分为4种类型 :片状渗出型。补丁实变型。含气不全型和浓密纤维化型。同时探讨了与预后。结论 :阐述引起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HRCT对胸部肿瘤患者与各型放射性肺炎预后的关系。正确使用肺组织的放射剂量 ,定期HRCT检查对放射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肺改变相关因素高分辨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引起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高分辨CT(HR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580例胸部肿瘤中放射性肺损伤的86例行HRCT检查,观察其征象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总结7种引起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将HRCT表现分为4种类型:片状渗出型(8例),补丁实变型(18例),含气不全型(27例)和浓密纤维化型(33例),其HRCT表现不可逆,治疗只能缓解症状。结论 阐述引起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及HRCT表现与各型放射件肺炎预后的关系。正确使用肺组织的放射剂量,定期HRCT检查对早期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脑梗塞大脑镰疝的临床与CT(附2例报告)许楚芸,夏丽天,郭幼宝(例1)男,58岁。1993年5月19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天在田间劳动时突然昏倒。当地医院按"脑干脑炎"治疗4天,意识转清,左上下肢及右下肢瘫痪,二便失控而转我院。查体:BP16/12k...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ACS和RIS系统在放射科医学影像诊断及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PACS系统采用西门子公司的一套工作组服务器和5套MgicView300影像工作站构成,RIS系统采用深圳绿德公司的GeenRIS产品配置一套RIS服务器软件,将PACS系统及RIS系统和CT、CR及激光相机等连结在一起,组成一个局域信息网.结果放射科的影像检查工作全部实现数字化操作,提高了影像诊断工作执行过程的速率,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长期有效地保存影像档案创造了条件.结论PACS系统和RIS系统的应用显著改善放射科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了医学影像检查信息数据的电子拷贝保存,消除了传统放射科的管理的许多问题和弊病,应成为未来放射科管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技术在非哺乳性溢液检查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对106例非哺乳性溢液的女性患者行乳腺导管造影。并对多乳眼溢液行多次乳腺导管造影检查。结果:106例中,93例造影成功,技术成功率87.7%。42例为导管占位性病变,阳性率45.2%。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方法在非哺乳性溢液患者的检查中是一个既简单又安全的方法,在乳腺导管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重建技术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重建技术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方法 对 5 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采用西门子 16排螺旋CT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应用容积再现漫游 (volumerenderingtechnique ,VRT) ,多平面重建 (multiplanarrecon struction ,MPR) ,曲面重建 (curvedplanarreconstruction ,CPR)和最大密度投影 (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 ,MIP)等 4种技术重建。结果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析 ,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钙化 19例 ;无钙化但有软斑块 4例 ;冠状动脉 1、2级分支显示率 10 0 %,3级以上分支显示为 60 %~ 80 %左右 ,4级分支显示 3 0 %~ 5 6%。有 3 0例 3 9支冠状动脉显示程度不同的狭窄 ,其中左主干病变 2支 ,左前降支及分支病变 2 0支 ,回旋支病变 9支 ,右冠状动脉病变 8支。VRT能够在三维立体空间内直观、形象、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分布走行情况以及在心脏表面的位置。CPR能显示各支冠状动脉从主动脉起始部到终末端的剖面情况 ,可清晰显示血管的最大直径内形态及管腔有无狭窄 ,以及狭窄段的长度。MPR以连续层面显示各支冠状动脉的节段性形态 ,可于监视器上以电影方式动态观察 ,可以获得冠状动脉各支的完整信息。MIP能显示冠状动脉各支类似于DSA血管的影像 ,可以显示钙化以及管腔形态。结论  相似文献   
8.
低剂量肺CT不同准直器宽的放射剂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16层螺旋CT两种不同准直器宽肺部低量扫描的X射线辐射剂量,为肺部低剂量检查提供最佳扫描参数。方法 将60例进行肺部低剂量检查者随机分为A组(30)例和B(30例)两组。A组采用1.5mm×16准直器宽,B组采用0.75mm×16宽准直器宽,管电压、有效mAs、扫描周期及重建层厚均相同,分别为120kV、20mAs、0.5 s、5mm。观察计算两种准直器宽扫描剂量的CT剂量指数(CTDI),螺旋扫描的mAs,DLP和扫描时间。结果 A组的CTDI为1.4,B组的CTDI为1.56,A组螺旋扫描的mAs为286.23±17.64,是B组(505.43±42.22)的56.7%,A组扫描时间为(4.99±0.33)s,是B组(9.00±0.71)的55.4%。结论 16层螺旋CT肺低剂量扫描可采用1.5mm准直器宽进行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9.
乳腺导管造影技术在非哺乳期乳头溢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技术在非哺乳性溢液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对106例非哺乳性溢液的女性患者行乳腺导管造影。并对多乳眼溢液行多次乳腺导管造影检查。结果:106例中93例造影成功,成功率为87.7%。42例为导管占位性病变,阳性率45.2%。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在非哺乳性溢液患者的检查中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技术,在乳腺导管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夏丽天  韩明祥 《中国肿瘤临床》1991,18(4):198-200,F002
本文讨论12例乳腺癌CT表现。直接征象即肿块阴影,一般为圆形,卵圆形。肿块等于或高于腺体密度,边缘一般呈毛刺状参差不齐,有细小钙化。增强扫描CT值成倍增加为其特征性。间接征象有血管增粗增多,出现宽窄不一透亮带,皮肤增厚、收缩。乳后间隙消失,乳头内陷,腋下可见肿大淋巴结等。乳腺CT扫描适应症主要有乳腺钼靶照片的隐区部位,乳腺钼靶X线片上怀疑乳腺癌者,以及对致密型,青春期,哺乳期乳腺和乳腺癌根治术前了解肿块与周围组织关系等方面有一定意义。乳腺CT扫描也有局限性,它不适合于普查形式,对乳腺癌砂粒样钙化的特征性表现不如X线钼靶,对致密型乳腺中小于10mm的结节亦很难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