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元艳  陈燕 《肿瘤学杂志》2005,11(5):396-397
介绍诊治的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形态学、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白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3组,rhG-CSF用量每天为400μg/m~2(高剂量)设为A组,rhG-CSF用量每天为300μg/m~2(中剂量)设为B组,rhG-CSF用量每天为200μg/m~2(低剂量)设为C组,疗程3d。比较3组患者化疗后白细胞最低值(WBC_(min)),最高值(WBC_(max)),白细胞计数(WBC)4.0×10~9/L的时间即WBC减少时间;并于化疗2周期后使用KPS评分评定患者生存质量,记录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化疗后,3组患者WBC_(min)及WBC_(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减少时间在A组为(1.73±0.48)d,明显低于B组[(3.35±1.29)d],B组低于C组[(5.84±2.6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抗菌药物使用率(33.33%)明显高于A组(5.56%)和B组(1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B组与C组间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高剂量的rhG-CSF可以有效缩短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白细胞减少期,且中剂量与高等剂量rhG-CSF的治疗效果相当,更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3.
姜黄素调节B淋巴瘤细胞p300和HDAC1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300是一种具有组蛋白乙酰化酶活性的转录辅助因子,HDAC1是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本研究查明姜黄素对B-NHL细胞株Raji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这种影响与p300以及HDAC1转录调节表达的关系。以不同浓度(6.25-50μmol/L)的姜黄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Raji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Annexin.VFITC/PI双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和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Raji细胞中HDAC1和p300的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姜黄素对Raji细胞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24小时的IC50为25μmol/L;姜黄素能够诱导Raji细胞凋亡,凋亡率为14.38%-61.18%,并呈浓度依赖性。姜黄素明显抑制HDAC1和p300的活性和表达。在IC50浓度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其p300和HDAC1 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逐渐降低,呈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P〈0.05)。结论:姜黄素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具有抗肿瘤细胞的增殖作用,并促进其凋亡。姜黄素能够抑制转录共激活因子p300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活性和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香芹酚对白血病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对circ-0008717/miR-217分子轴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Molt-4,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香芹酚处理细胞;si-NC、si-circ-0008717分别转染入 Molt-4细胞(si-NC 组、si-circ-0008717组),p...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微移植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5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经单纯诱导化疗(n=16)或联合微移植(n=19)的治疗过程及转归情况.结果:微移植联合化疗组14例(73.7%)完全缓解(CR),单纯诱导化疗组6例(37.5%)CR;微移植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中位恢复时间分别为11.5 d、16 d,而单纯诱导化疗组则分别为15 d、22 d(P<0.05);微移植组无重症感染及相关死亡发生,单纯化疗组因重症感染死亡3例.结论:微移植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提高了疾病缓解率,降低了化疗相关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减量MA/DA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8例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予以地西他滨联合减量MA [地西他滨20 mg/(m2· d),d1~5;米托蒽醌8~12 mg/m2,d6~8;阿糖胞苷100 mg/m2,d6~8]/DA方案[地西他滨20 mg/(m2· d),d1~5;柔红霉素40~45 mg/m2,d6~8;阿糖胞苷100 mg/m2,d6~8],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6例(33.3%),部分缓解(PR)5例(27.8%),总有效率(ORR)为61.1%;8例染色体异常患者治疗后1例获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3例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总有效率为50.0%。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继发感染,经过输血和抗感染等支持治疗均可以耐受。随访至2015年6月,患者中位生存为8个月。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减量MA/DA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在血液学及细胞遗传学上可以获得较好疗效,且毒副作用较轻,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黄俊  邓明凤  陈永玲  王昌富  唐元艳  梁艳  熊涛  黄知平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4):28-30,F0004,I0001
目的: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5、7、8、20号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CCA)进行比较。方法:收集48例MDS患者骨髓标本,CCA采用骨髓短期培养法及G带核型分析。FISH采用间期FISH,选取针对5、7、8、20号染色体的不同探针组合。χ2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检出率。结果:CCA对5、7、8、20号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分别为8.33%、12.50%、6.25%、12.51%,总的异常检出率为39.58%;FISH对5、7、8、20号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2.50%、16.67%、10.42%、16.67%,总的异常检出率为56.25%。两法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ISH检测时间(2~3天)明显短于CCA(10~14天)。结论:FISH检测MDS患者5、7、8、20号染色体异常是CCA的重要补充,并明显缩短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DAC)联合减量米托蒽醌+阿糖胞苷(MA)方案(简称DAC联合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收治的复发难治性AML患者12例,以DAC联合方案治疗〔第1~5天地西他滨20 mg·(m2)-1·d-1 ,静脉滴注;第6~8天米托蒽醌8~12 mg/m2,静脉滴注;第6~8天、第10天阿糖胞苷100 mg/m2,静脉滴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血液学指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外周血白细胞中原始和/或幼单核细胞比例(%)、骨髓有核细胞中原始和/或幼单核细胞比例(%),骨髓细胞遗传学变化:染色体异常率、细胞遗传学缓解有效率,记录患者生存状况(自治疗结束随访至2013年12月)及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前后复发难治性AML患者Hb、血小板计数、外周血白细胞中原始和/或幼单核细胞比例、骨髓有核细胞中原始和/或幼单核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复发难治性AML患者经1个疗程DAC联合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CR)4例(33.3%)、部分缓解(PR)3例(25.0%)、未缓解(NR)5例(41.7%),缓解总有效率(ORR)为58.3%(7/12)。5例染色体异常(异常率为41.7%)患者治疗后1例获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2例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细胞遗传学缓解有效率为60.0%(3/5)。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及继发感染,经过输血和抗感染等支持治疗均可以耐受。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0个月。结论 DAC联合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AML在血液学及细胞遗传学上可以获得较好疗效,且毒副作用较少,耐受性良好,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减量米托蒽醌加阿糖胞苷(MA)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16例老年AML病人,予以地西他滨联合减量MA方案[地西他滨20 mg/(m~2·d),d 1~5;米托蒽醌8~12 mg/(m~2·d),d 6~8;阿糖胞苷100 mg/(m~2·d),d 6~8],观察病人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6例病人中完全缓解(CR) 8例(50. 0%),部分缓解(PR) 3例(18. 8%),总有效率(ORR)为68. 8%。细胞遗传学总有效率为42. 9%。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继发感染,病人经过输血和抗感染等支持治疗均可以耐受。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减量MA方案治疗老年AML在血液学及细胞遗传学上均可以获得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微移植联合地西他滨序贯改良HAG方案与单纯化疗治疗较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微移植在MDS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共33例较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经微移植联合地西他滨序贯改良HAG方案(21例)和单纯化疗(12例)治疗过程及转归。结果:微移植组14例(66.7%)CR,单纯化疗组3例(25.0%)CR,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移植组与单纯化疗组中性粒细胞中位恢复时间分别为13 d、15.5 d,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中位恢复时间分别为16 d、18 d,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移植组1年OS率达90.5%,2年OS率达81.0%,单纯化疗组1年OS率达50.0%,2年OS率达41.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移植组1年PFS率达57.1%,2年PFS率达42.9%,单纯化疗组1年PFS率达 41.7%,2年PFS率达25.0%。结论:微移植联合化疗治疗较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