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0岁以上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临床及生物学特征、影响预后的因素及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1994~2005年收治58例老年AML患者(≥70岁)回顾性分析了其临床及生物学特征、影响预后的因素及治疗方案的比较。结果亚标准剂量组(A组)33例,减量组(B组)9例,支持治疗组(C组)8例。A组与B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39.4%,22.2%。生存期明显异常(P=0.01),分别为167天和68天。C组生存期176天,与亚标准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化疗引起副反应明显减少,平均住院时间缩短(P<0.05)。预后因素分析表明:生存状态,继发性,PBWBC>10×109/L,骨髓原始细胞比率>50%,染色体核型,免疫表型是预后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70岁以上AML患者有特殊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治疗应个体化,其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目前的药物治疗仍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只对一部分患者有效 ,且副作用较多 ,特别是长期应用尤为明显 ,使人们难以耐受。故我们最近应用氨苯砜 (DDS)治疗 2 5例ITP病人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人选择  2 5例ITP患者的诊断都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 中ITP诊断标准 ,其中男11例 ,女 14例 ,年龄 13~ 72岁 ,平均年龄 4 3 2岁。病程在 3~ 10 8个月 ,平均 2 4 5个月。本组中有 7例为初发病人 ,10例为激素无效 …  相似文献   
3.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又称Ki-1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亚型。ALCL占淋巴瘤的2%~8%,国内少见报道。近2年来我院通过免疫组化诊断2例ALCL,分别用CHOP方案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  相似文献   
4.
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患者主肺动脉(main pulmonary artery,MPA)扩张发生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慢性高原低压性缺氧,其次是寒冷。且两者的复合作用可增强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影像学检查不仅可以有效地诊断MPA扩张,还能评价其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以及评估其对心脏的影响。在诸多的检查中,MRI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作者主要针对CMS患者MPA扩张的发病机理、临床意义及影像诊断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特点为血、尿免疫球蛋白和或其片断合成异常、骨病、肾功能不全、血钙异常、感染及贫血等。此病多见于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62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近年来此病临床上也渐见增多,故也是老年较常见的肿瘤。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单因素及COX多元回归分析了59例急性白血病自身骨髓移植(ABMT)影响疗效的多种因素。结果表明,当采用单因素分析时发现移植时年龄<40岁与≥40岁组,完全缓解(CR)至移植时间<6月≥6组对缓解期无明显影响(P>0.05),CR1后移植者缓解期长于CR2后移植者,且复发率低,但两组未能得出统计学差异(P>0.05)。单用化疗作为预处理方案,疗效优于化疗合用放疗者(P<0.05)。当采用多因素分析时,则发现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恢复所需时间及预处理方案对缓解时间有显著影响(P<0.05),单次移植后复发概率明显高于双次移植者。认为影响ABMT疗效的因素复杂,尚难得出肯定结论。  相似文献   
7.
恶性血液病的医院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HM)院内感染(NI)的危险因素,临床意义和治疗。方法:回顾153例HM的NI,比较粒缺组与非粒缺组的医院感染率(NIR)、死亡率、院内感染持续时间、感染部位。20例曾用泰能治疗。31例患者化疗后2d ̄14d外周血WBC〈2.0×10^9/L时给用G-CSF,剂量为75 ̄150mg/d。8例严重NI患者使用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结果:NIR为52.9%,粒缺组与非粒  相似文献   
8.
环孢素A治疗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1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周柱,邬伟秀,李莹我院用环孢素A(CsA)治疗1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患者女性,30岁,1987年10月因头昏、乏力和尿色深,在外院检查:巩膜黄染,脾肿大,血红...  相似文献   
9.
我科曾用环孢素A(CSA)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2例,现报道如下。例1,女,32岁,因牙龈、皮肤出血和月经增多2月余,于1988年10月入院。查血小板(plt)25×10~9/L。骨髓象:巨核细胞全片13只,未见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产板巨)。PAIgG66.1ng/10~7plt。ANA(—),dsDNA(—)。诊断ITP,用泼尼松(pred)和达那唑(DNZ)治疗,出血症状好转,plt未上升。后因丙氨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HLA位点不相合的非亲缘脐血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的疗效。方法 :采用 5~ 6个HLA位点相合的非亲缘脐血移植治疗SAA患者 1例。输入脐血单个核细胞数为 4.72× 10 7/kg。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 (5 0mg/kg·d-1× 4)、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2 0mg/kg·d-1× 4)和全身照射 (3Gy)。用环胞素、骁悉和泼尼松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结果 :移植后白细胞下降至零 ,持续 12d ,中性粒细胞分别于移植后第 2 4天和第 2 6天恢复至 0 .5× 10 9/L和 1.0× 10 9/L ,血小板分别于移植后第 2 8天和第 82天达到 2 0× 10 9/L和 5 0× 10 9/L ,DNA短串重复序列PCR检测证实为持续稳定的供者造血。随访 12个月未发生急慢性GVHD。结论 :非亲缘脐血移植是治疗重型再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