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2009年8月~ 2010年8月,对重症监护病房(ICU) 38例因颅脑损伤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 by bronchofibroscopy,BAL)检查,灌洗液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38例患者BAL细菌培养均为阳性,阳性率100%,分离率居前三位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氏不动杆菌;药敏结果显示各类细菌对常用抗菌素严重耐药.结论 神经外科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病原菌耐药率高,根据本地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临床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神经外科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9年8月~2010年8月38例因神经外科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 by bronchofibroscopy,BAL)检查,灌洗液送细菌培养。结果 38例患者BAL细菌培养均为阳性,阳性率100%,BAL检查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纤维支气管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对于神经外科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有较高价值,为临床选择敏感抗生素提供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受伤到行气管切开术的时间分为早期气管切开组(早期切开组)与非早期气管切开组(非早期切开组)各60例,伤后24h内切开气管为早期,伤后24h后切开气管为非早期,观察两组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影响。结果早期切开组患者在应用呼吸机治疗时间、ICU监护时间、难治性肺炎、并发ALI或者ARDS等方面均优于非早期切开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MODS、并发消化道出血、重残死亡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可以明显改善预后,降低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鲍氏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2012年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标本来源及临床分布,以K-B纸片扩散法检验其耐药性,观察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变化。结果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占88.6%;主要分布在ICU占29.17%、儿科占16.41%、神经外科占13.38%和呼吸内科占12.15%;2010年前医院鲍氏不动杆菌分离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出现明显回落,之后其分离率波动不明显;鲍氏不动杆菌对所试验抗菌药物具有较高耐药率,对哌拉西林、氨曲南耐药率上升趋势明显,2010年其对全部药物的耐药率>50.0%,2010年后鲍氏不动杆菌耐药上升趋势有所遏制。结论 ICU是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主要科室之一,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结合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有利于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及流行,从而有效遏止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0-01~2011-12间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例,比较鲍曼不动杆菌组(ABVAP组)与非鲍曼不动杆菌组(NABVAP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和激素使用情况,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结果入选病例98例,其中ABVAP组29例,NABVAP组6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呼吸系统疾病(χ2=4.57,P=0.03)、糖皮质激素使用≥7 d(χ2=8.64,P=0.00)与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糖皮质激素使用≥7 d(χ2=5.70,P=0.02)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该采用包括缩短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等在内的综合措施,预防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一种严重肺部并发症,以肺毛细血管损伤、肺泡内血液渗出及间质水肿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导致氧和二氧化碳弥散和交换功能障碍,临床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治疗重度ARDS的主要手段,然而在一些合并气压伤和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保护性肺通气、肺复张手法、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等策略的应用受到限制,使其救治难度随之增加。体外膜肺氧合( ECMO)作为一种有效的心肺支持治疗手段,近年来逐渐用于ARDS的治疗,ECMO既能让心肺得到休息同时亦能对血液进行充分的氧合及二氧化碳清除,切实解决了ARDS治疗中的难题。现报道1例高龄肺炎合并ARDS危重患者应用ECMO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