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对该疾病疗效产生的影响;方法:对2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采取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观察疗效;结果:远期ADL1~3级73.9%,死亡率8.7%;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某些相对手术禁忌病人可以耐受手术,超早期手术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 2 4例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2 1例治愈 ,其中 15例完全康复 ,6例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 ,死亡 3例。结论 年龄因素、受伤部位、凝血功能异常、过量脱水和减压是出现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诱发因素 ;伤后 72h内为发病高峰 ,绝大多数发生于伤后 36h内 ;伤后早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动态复查头颅CT是确诊关键  相似文献   
3.
超选择性动脉化疗治疗脑恶性胶质瘤2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残留的肿瘤细胞,用化疗方法将其杀灭和抑制生长,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将替尼泊甙通过微导管技术进行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结果:24例中3例肿瘤完全消失,15例缩小,4例没有明显变化,2例复发增大。结论:脑恶性胶质瘤术后辅以超选择性动脉化疗,能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7例发病在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用尿激酶行动脉内溶栓治疗,比较溶栓前后的NIHSS评分。结果 7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血管完全再通;7例患者在14d内神经功能缺损均明显改善;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及颅外出血并发症。结论 我们小样本的研究发现,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有一定疗效,但尚需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中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时首次GCS计分,符合人选标准的84例颅脑损伤患者中中型颅脑损伤(G1)44例、重型颅脑损伤(G2)40例,再分别随机将G1、G2组中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及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仅常规治疗。分别测定全部患者入院24小时内、高压氧治疗第一个疗程和高压氧治疗第二个疗程后的清晨血糖和C-反应蛋白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颅脑损伤后空腹血糖和C-反应蛋白的增高与颅脑损伤程度均成正相关关系,且空腹血糖和C-反应蛋白两者之间也成正相关性。结论测定空腹血糖和C-反应蛋白有助于了解颅脑损伤的病情。高压氧治疗可以降低空腹血糖和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去颅骨瓣减压术临床应用、治疗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5年来收治的311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脑血管畸形出血、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去颅骨瓣减压术后临床变化、治疗效果及疾病转归。结果 脑外伤组223例,死亡137例,病死率61%;高血压脑出血组62例,死亡39例,病死率62%;脑血管畸形出血组20例,均无死亡;大面积脑梗死的6例,全部死亡。结论 去颅骨减压术是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脑血管畸形出血及磊面积脑梗死常用治疗方法之一,其治疗效果与原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第四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意义。方法通过对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第四脑室肿瘤66例的分析,总结经验,得出结论。结果本组全部切除51例,大部分切除10例,部分切除5例,全切率77.3%;死亡2例,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率3%。结论第四脑室肿瘤位于脑干背面,手术有一定的风险,首选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三种核酸提取方法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中的效果,为优化2019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用2020年2~3月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咽拭子共50份,作为研究对象。并选阳性标本一例,进行1:2、1:4、1:8、1:16、1:32、1:64、1:128、1:256比例稀释,获得不同浓度的新冠病毒标本。分别以柱提法、磁珠法和浓缩法三种方法提取病毒核酸(包括ORF1ab基因和N基因),并进行荧光RT-PCR扩增,根据扩增结果对三种方法的核酸提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用三种核酸提取方法对新冠病毒核酸ORF1ab基因的提取检出率和对实验室确认阳性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磁珠法最佳(P<0.05),对新冠病毒核酸N基因的提取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稀释倍数为1:64的阳性标本,三种提取方法提取到的ORF1ab基因Ct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提取到的N基因Ct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稀释倍数为1:128时,浓缩法提取不到ORF1ab基因和N基因,而柱提法和磁珠法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当稀释倍数为1:256时,磁珠法仍可以提取到N基因。结论:磁珠法是快捷有效的核酸提取方法,即使在高倍稀释的情况下也能够达到较高的核酸提取率,并能实现自动化,避免了手工提取的误差,能为临床诊治提供一个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能适应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的筛查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对48例患者全部采取显微镜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其中显微镜下全切除36例,次全切除12例。结果术后周围性面瘫40例,其中30例在术后6个月内恢复,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70.8%。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 显微镜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是听神经瘤的主要手术方式;显微镜下精细操作及熟悉桥小脑角显微解剖对听神经瘤切除、保留面神经至关重要,适当的术前、术后处理,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cAVM)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经股动脉插管,采用Magic1.5 ̄1.8F微导管,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栓寒剂对21例脑AVM患者行血管内栓塞。结果:完全栓塞达解剖治愈4例,脑AVM团栓塞达90%以上6例,70% ̄90%9例,70%以下2例,术后出现头晕、7头痛3例,2例栓寒后又行手术切除,3例栓塞后行γ-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