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γ-分泌酶抑制剂N-[N-(3,5-二氟苯乙酰丙烯基)]-s-苯甘氨酸叔丁基酯(DAPT)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作用及对Notch通路的影响。 方法原代培养来自大鼠前脑组织的NSCs,根据处理措施将NSCs分为溶剂对照组、TGF-β1诱导组(TGF-β1处理细胞,浓度为5 ng/L)和DAPT干预组(5 ng/L TGF-β1基础上加入1或10 μmol/L DAPT)。细胞培养3、8、24和48 h后,real-time RT-PCR检测Notch信号关键分子Notch1和Jagged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NSCs标志物-巢蛋白(Nestin)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Notch1、Jagged1、GFAP及Nestin的表达。 结果TGF-β1处理后,可加速诱导NSCs的分化。NSCs标记物GFAP的表达呈现时间依赖性,早期并不表达,在8 h后GFAP开始表达,并随时间延长而表达增加。而Nestin早期明显表达,但8 h后表达明显下调,这提示(TGF-β1)作用8 h后可诱导NSCs向星形胶质细胞转化。深入研究显示,Notch1和Jagged1也在TGF-β1作用8 h后表达逐渐升高,这提示TGF-β1介导星形胶质细胞转化过程中,Notch信号可能被激活进而参与了此过程。应用DAPT处理后,GFAP表达在8 h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在48 h后逐渐下降;伴随着Notch1和Jagged1表达的下调,提示DAPT作用后,NSCs向星形胶质细胞转化被抑制,这与Notch信号活性的下降有关。 结论TGF-β1可诱导了NSCs向星形胶质细胞转化,并且具有时间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Notch信号的活化有关。DAPT的干预可封闭Notch信号,进而抑制TGF-β1介导NSCs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越来越多。结合影像学检查和查体可明确诊断OVCF。OVCF保守治疗联合早期镇痛可使患者尽早进行主动康复锻炼;开放性手术虽然疗效确切,但手术创伤大,对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要求高;微创手术能有效强化椎体,缓解疼痛,稳定责任椎体,防止责任椎体进一步压缩致后凸畸形加重,同时能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避免卧床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存在邻近椎体再骨折、骨水泥渗漏、肺栓塞、骨水泥中毒反应等风险。该文就近年来OVCF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经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我院201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髓核摘除术)和试验组(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指标。结果试验组各项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新生大鼠脑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与鉴定方法。方法 1用弯头手术刀将分离出的新生SD大鼠(2~3 d)脑组织切成小碎块(约1 mm3),经200目尼龙网过滤形成的单细胞悬液在含有生长因子的无血清专用培养基内悬浮培养,并且使用Tryp LTM Express消化联合机械吹打法进行传代。2对传至第5代的培养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志物Nestin及经5%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后NSE、GFAP的表达。结果新生SD大鼠(2~3 d)脑源性细胞在体外能够大量增殖并形成球状聚集物,并且能够连续、稳定的传代。传至第5代的细胞Nestin免疫荧光染色阳性,5%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后出现NSE、GFAP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的细胞。结论该方法可简便高效的培养和鉴定新生大鼠脑源性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5.
6.
7.
脊髓出血     
周庆忠  冯大雄  张戈 《华西医学》2013,(11):1796-1798
脊髓出血是脊柱外科急症之一,该病较为罕见,病情复杂,来势凶险,不及时给予恰当的治疗,会导致患者死亡或者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及早抢救治疗有望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故临床医生对该病应有一定的认识并保持高度的警惕。现对脊髓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等进行归纳总结,为早期发现治疗脊髓出血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s重物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将7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和MP组,每组25只。MP组在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成功后立即经尾静脉注射MP(30 mg/kg),假手术组在打开椎板后不损伤脊髓。分别于损伤后4 h、12 h、1 d、3 d和7 d,采用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RT-PCR方法检测损伤的脊髓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m RNA和IL-6 m RNA的表达情况。于损伤后第3 d取脊髓组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caspass-3在各组的表达情况;用Tunel法检测各组凋亡情况。结果假手术组4 h、12 h、1 d、3 d和7 d,BBB分值分别为:19.8±0.8、19.1±0.4、20.5±0.5、20.4±0.5和20.1±0.5;MP组各个时间点BBB分值分别为:1.2±0.1、5.8±0.3、7.2±0.3、9.4±0.4和12.3±1.1;手术组各个时间点BBB分值分别为:0.6±0.1、0.7±0.1、2.2±0.2、2.5±0.2和3.3±0.2;假手术组大鼠的活动不受限,MP组的BBB评分值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组中IL-1βm RNA和IL-6 m RNA的表达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12 h、1 d和3 d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3±0.07、0.39±0.08、0.46±0.03和0.26±0.04、0.17±0.03、0.28±0.02,与手术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Beclin-1阳性神经细胞数量为:51.0±2.0,MP组数量为235.0±10.0,手术组数量为430.0±25.0;假手术组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为18.0±2.0,手术组为:45.0±4.0,MP组为76.0±3.0,假手术组凋亡细胞数量为:14.0±2.0,手术组为51.0±3.0,MP组为75.0±3.0,与手术组相比,在急性脊髓损伤后3天MP组中Beclin-1阳性细胞数目、caspass-3的表达和凋亡细胞数目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甲基强的松龙降低炎症反应,显著抑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神经细胞自噬活动,降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化脓性脊柱炎的原因和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8年9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采用PKP治疗的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ainful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POVCF)患者1065例,其中男性217例,女性848例,年龄70.4±6.8岁(56~93岁)。A组(n=332)患者术前未严密筛查感染灶直接行PKP术,B组(n=733)患者对术前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一项或多项升高者予抗感染治疗有效后再行PKP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T值)、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随访时间,统计其术前PCT、WBC、ESR、CRP、全脊柱MRI、全身骨扫描、胸椎和(或)腰椎正侧位X线片。通过回顾既往病历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潜在感染灶部位,通过术后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脊柱MRI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PKP术后发生责任椎化脓性脊柱炎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BMI、骨密度、术前VAS评分、术前感染指标升高的病例数及随访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感染指标一项或多项升高者236例,均未使用抗生素,术后发生责任椎化脓性脊柱炎2例,均为高龄患者,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无缓解,行翻修手术,其中1例术前合并高血压、尿路感染,翻修术后死亡,1例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帕金森病,翻修术后治愈;B组感染指标有一项或多项升高514例,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有效后行PKP术,1例术后症状加重,结合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影像资料,考虑为术前将化脓性脊柱炎误诊为POVCF并接受PKP术,行翻修手术后治愈。A组术前感染指标异常的患者中搜寻潜在感染灶,发现尿路感染18例、肺部感染24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例、前列腺炎2例,均未处理;在B组中发现尿路感染37例、肺部感染60例、皮肤软组织感染3例、前列腺炎5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7例,均在潜在感染灶控制后手术,B组感染灶控制较A组感染灶控制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VCF患者术前身体内存在的或潜在的感染灶未得到有效控制及术前将脊柱感染性病变误诊为POVCF是PKP术后责任椎化脓性脊柱炎的主要原因,术前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存在的或潜在的感染病灶可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颈椎矢状面序列与椎间盘退变以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另随机选同期无症状成人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颈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颈椎矢状面序列参数[C2~7 Cobb's角、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