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经食道心脏超声(TEE)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卵圆孔未闭(PFO)患者合并隐源性卒中的评估应用。  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卵圆孔未闭患者132例,其中合并隐源性卒中2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TEE检测,测量PFO直径,并行血常规检测,根据血小板、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计算PLR、NLR比值,比较PFO合并隐源性卒中和未合并隐源性卒中PLR、NLR比值的差异性,采用Spearman法分析PFO直径、PLR、NLR与PFO合并隐源性卒中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PFO直径和PLR、NLR检测在卵圆孔未闭合并隐源性卒中的评估价值。  结果  TEE检测发现PFO未合并隐元性卒中患者PFO直径低于合并隐源性卒中(P < 0.05),造影可见房水平不同级别的右向左分流;PFO患者合并隐源性卒中PLR、NLR比值高于未合并隐源性卒中患者(P < 0.05);Spearman分析显示:PFO直径及PLR、NLR比值与PFO合并隐源性卒中风险呈正相关关系(r=0.385、0.429、0.378,P < 0.05);ROC曲线显示:PFO直径联合PLR、NLR评估PFO合并隐源性卒中风险曲线下面积高于PLR、NLR单项指标曲线下面积(P < 0.05)。  结论  TEE可以较好地分辨PFO直径,结合PLR、NLR检测有助于评估PFO合并隐源性卒中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扭转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高频超声诊断的23例睾丸附件扭转的超声图像及临床相关资料.比较患者患侧以及健侧睾丸、附睾、精索、阴囊壁及鞘膜腔的大小、形态、回声及内部血流情况的差异,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附件扭转的诊断价值.结果:23例患者均通过手术或保守治疗证实.睾丸附件扭转有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患者患侧睾丸或是附睾头旁(多例为附睾头与附体之间)均见块状回声,同时超声检查均未查见血流信号,同时也可伴有附睾头的增大,鞘膜积液及阴囊壁水肿.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睾丸附件扭转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临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1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对患者的甲状腺及颈部肿大淋巴结进行诊断,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超声探测的51例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为109枚,非转移性淋巴结16枚;术后病理检测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98枚,非转移性淋巴结12枚.与术后病理检测结果对比,利用超声检测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88.0%,敏感度为64.8%,特异度为85.3%,阳性预测值为80.7%,阴性预测值为66.7%.超声对多个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个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36,P=0.031);甲状腺癌肿瘤边界不清或呈锯齿状、肿瘤直径>2 cm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并且转移性淋巴结的血流信号多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制备长效羟喜树碱纳米粒并对纳米粒的常规理化特性和体外的释放特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羟喜树碱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纳米粒,并测定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利用电镜观测纳米粒形态,对三批制备样品进行载药量测试及体外释放检测.结果 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39.4 nm,三批样品平均载药量为6.03%,可维持30 d左右的体外释放.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羟基喜树碱PLGA缓释纳米粒具备良好的理化特性,体外释放特点良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微球中蟾毒灵和华蟾毒配基的含量,建立其相关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从蟾酥片中提取有效成分即蟾毒灵及华蟾毒配基,并将其制备成微球制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微球中蟾蜍提取物的含量.结果蟾毒灵和华蟾毒配基两者的RSD值均小于3%,符合规定.结论成功制备蟾毒灵与华蟾毒配基微球制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交界痣与混合痣中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表皮痣患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经常规二维超声对交界痣、混合痣边界、形态、内部回声、与周边组织关系进行观察;经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对交界痣、混合痣是否存在血流信号以及血流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存在血流信号时,用频谱多普勒(PW)检测其阻力指数(RI)。结果:病理检查显示良性共37例,恶性共3例。超声检查显示良性30例,恶性2例,超声对交界痣与混合痣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为80.00%。良性组与恶性组在边界、形态、内部及周边血流和R I值方面差异显著(P<0.05)。良性组边界清晰占70.27%,形态规则占72.97%,内部及周边血流较少占32.43%,RI为(0.70±0.05);恶性组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内部及周边血流丰富均占100%,RI为(0.80±0.04)。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交界痣和混合痣的良恶性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诊断准确率较高,同时超声检查价格低廉,无辐射,易被患者接受,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血流动力学特征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60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和6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所有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者血流动力学特征的异同.结果 原发性肝癌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肝动脉直径、肝动脉峰值、门静脉流速以及肝动脉最小流速均与转移性肝癌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肝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内部血流信号检出率为88.3%,周边血流信号检出率为100.0%;转移性肝癌内部血流信号检出率为48.3%,周边血流信号检出率为70.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血流特点为高速高阻型,转移性肝癌则为低速高阻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鉴别特异性较好,具重要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