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止血效果好,操作简单。但其并发症较多,应引起重视。断流术后再出血率达10%,是当今外科治疗面临的难题。发生术后再出血除了与病人全身情况差、肝功能低下有关外,还与术者的操作熟练程度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有关。我们自1996年1月-2008年6月对150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施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梁如镜名中医使用加味半夏厚朴汤治疗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加味半夏厚朴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治疗效果及炎症指标。结果服用中药治疗咳嗽后,患者症状积分明显降低,炎症指标数值明显改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达95.00%。结论加味半夏厚朴汤治疗咳嗽疗效显著,有利于减轻临床症状,促进炎症指标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治疗肝胆管结石及胆道狭窄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991年9月~2004年9月采用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治疗肝胆管结石及胆道狭窄10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均以肝胆管切开取石、整形、高位胆肠吻合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发生率为10.7%,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手术后随访87例,随访时间1~8年。结石复发率为8%,优良率为90.8%。结论肝门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对肝胆管结石及胆道狭窄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意外胆囊癌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分析术前误诊的原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2月术中发现的胆囊癌16例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均误诊为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行胆囊癌根治切除术15例。本组3年生存率为31.3%,5年生存率为6.3%。结论意外胆囊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术前误诊率高。行胆囊癌根治术是延长病人生命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眩晕的病因很多 ,内科治疗效果欠佳 ,近几年来 ,我们对颈椎病性的眩晕进行了推拿治疗 ,并在治疗前后对其椎动脉 (VA)和基底动脉 (BA)进行颅多普对比性检查 ,结果也表明 :推拿对颈椎病性眩晕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4例眩晕症患者 ,年龄 4 1~ 59岁 ,平均年龄50 .1± 3.3;女性 7例 ,男性 2 7例 ;病程半年~ 1 2年 ,平均 8年± 2 .5年。辅助检查确诊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临床症状主要为眩晕、耳鸣、视物模糊、恶心等。1 .2 治疗方法 在 34例眩晕症患者中 ,选择单纯的VA和BA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肠非上皮组织来源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行手术治疗的小肠非上皮组织来源恶性肿瘤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一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三年,患者3年生存率为57.78%。结论:小肠非上皮组织来源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虽较低,但应加强对其诊断及治疗的重视,在明确胃、食道、结直肠无病变时应加强对小肠检查的重视,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7.
周宏明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24):1608-1611
基因芯片技术打破了以往陈旧的研究模式,从系统宏观地研究生物整体基因的表达及功能。骨肉瘤患者化疗过程中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是引起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机制复杂,由肿瘤的综合特性决定,对药物的摄取减少和外排增多、DNA损伤修复能力的增强、抗调亡潜能的提高、细胞膜通透性的降低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等都会导致骨肉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利用基因芯片技术从基因水平对骨肉瘤耐药机制进行研究,可以快速检测大量耐药相关基因,作为深入研究骨肉瘤化疗耐药机制有效手段。本文分别对基因芯片的原理、分类和特点,骨肉瘤耐药机制和基因芯片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骨肉瘤的耐药细胞模型,探讨IER3基因在骨肉瘤耐药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递增药物浓度冲击诱导法构建耐阿霉素人骨肉瘤细胞模型(MG-63/ADM),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ER3在敏感细胞和耐药细胞中的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经过6个月的诱导,建立了对于不同阿霉素浓度耐药的细胞模型分别标记为MG-63/ADM0.1、MG-63/ADM0.4、MG-63/ADM1.0、MG-63/ADM4.0,细胞形态在光镜下明显改变,MG-63/ADM细胞中IER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MG-63。结论:药物冲击诱导可以使骨肉瘤细胞产生对于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为研究骨肉瘤耐药性及其逆转提供实验基础,IER3可能参与了骨肉瘤对于阿霉素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治疗3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3例;平均(56±22)岁,中位年龄56.8岁;Dukes分期A期2例、B期13例、C期17例。结果:30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手术,其中Miles术6例,Dixon术24例,中转开腹2例。手术时间平均(180±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0±100)ml;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平均(48±12)h;术后无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6例患者出现轻度尿潴留,4例发生吻合口漏,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8±2)d。结论:熟悉解剖结构,腹腔镜操作技术熟练,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操作安全、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肛管括约肌间径路行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8—2007—08在武汉协和医院接受经肛管括约肌间径路手术治疗的3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经腹-会阴联合途径行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且临床病理资料相匹配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肛管括约肌间径路术式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ICU治疗时间缩短(均为P〈0.05),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8个月时,30例患者肛管直肠测压各项指标均趋于正常。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2/30)和10.0%(3/30),5年总体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8.6%和5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安全性高、根治效果与对照组相当、预后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