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的免疫性血型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为新生儿溶血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41例新生儿溶血病的患者进行ABO血型、Rh(D)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游离、放散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试验,确定患者体内是否有免疫性IgG抗体及IgG抗体特异性。结果41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中,ABO血型不合者38例,占92.68%,其中由免疫性IgG抗原A抗体引起者21例,由免疫性IgG抗原B抗体引起者17例。Rh血型不合者3例,占7.32%,其中2例由抗-D引起,1例由抗-E引起。41例新生儿溶血病的患者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20例,阳性率为48.78%,游离试验阳性者36例,阳性率为87.80%,放散试验阳性者41例,阳性率为100%。结论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主要发生于ABO血型系统,以母亲为O型,患者为A型或B型最为常见;放散试验对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100例,A组输注单采血小板,B组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24 h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校正增加指数(CCI)和血小板回收率(PPR),并观察止血效果。结果 B组CCI、PPR明显低于A组,止血效果好于A组(P<0.05)。结论冰冻单采血小板的止血效果好,能够有效减轻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不同的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的实用性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收治的487位病人,其中54人确诊为梅毒感染者,分别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测.结果三种检测方法间的敏感性均无明显差异.但特异性比较中, RPR与TPPA、ELISA,(x2=60.2431,P<0.05)、(x2=62.7094,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TPPA和ELISA,(x2=0.0677,P>0.05),差异不显著.结论三种方法的敏感性均无明显差异,但特异性比较,TPPA、ELISA特异性更好.但综合各因素ELISA是最具推广价值的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毛细管超速离心技术对混合视野红细胞的分离能力。方法取来自上海血液中心献血员的新鲜A型血液5 mL、离体7 d和14 d的陈旧性B型血液各5 mL,分别用0.9%氯化钠注射液洗涤3次后制成压积红细胞,然后加入正常AB型人血浆使各标本细胞压积在80%左右,通过人为混合使陈旧性B细胞在新鲜A细胞中的比例为3%、6%,经过11 000 r/min,5 min超速离心后分别取远、近心端细胞通过与一系列标准管进行比较来判读超速离心后远、近心端的细胞混合比例,并比较不同离体时间即陈旧程度不同的细胞对超速离心效果的影响,上述实验重复观察3次。结果 2种比例混合样本(3%和6%)远心端B细胞所占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初始混合细胞比例(Z=-2.121,P=0.034),新鲜细胞A细胞分布在近心端,陈旧B细胞被浓缩至远心端,可见超速离心法能够把新、旧细胞进行有效分离;离体7 d、14 d的陈旧细胞浓缩比例差异均不明显(Z=-1.826,P=0.068),超速离心后与离心前相比较B细胞百分比均增加了约1倍。结论毛细管超速离心技术对一些混合视野红细胞可以进行有效分离,值得在临床输血相关实验室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离子强度溶液(1ASS)在抗人球蛋白试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好lgG型抗-D的最佳稀释度,用试管法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微柱凝胶卡分别在盐水介质和LISS介质中检测,观察其凝集强度。结果0.03mol/LLISS液10min的致敏效果和盐水介质60rain的致敏效果和凝集强度相当;与高稀释度抗-D血清在微柱凝胶卡上反应相比较,盐水介质的低于LISS介质的凝集强度。结论LISS可加快红细胞抗原抗体结合速度,缩短反应时间,提高试验的敏感度,对于输血安全和及时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4种梅毒血清学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8 468例标本进行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结果者再作梅毒胶体金法(SYP)、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结果:共检出ELISA阳性621例,其中经TPPA确认阳性有566例,SYP阳性有575例,与ELISA法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1.1%、92.6%。TRUST阳性有158例。根据ELISA检测的原始吸光度值,将621例标本分为低、中、高吸光度组,与TPP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三组检测结果经TPPA确认后,阳性比例分别为83/132、182/188和300/301。结论:使用4种梅毒血清学方法进行联合检测,可以使结果更准确、可靠,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等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CLI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值(S/CO)大于1时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阳率的变化趋势,为临床对梅毒的诊治提供更加准确的实验室依据。方法:用化学发光法对门诊和住院患者标本进行梅毒筛查,阳性标本进一步进行梅毒螺旋体胶凝试验(TPPA)。结果:23980例血清标本经化学发光法筛查共检出阳性732例。732例阳性标本经TPPA法检测阳性610例,阳性检出率为83.33%。结论:CLIA法检测梅毒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自动化程度高,适合大批量标本的常规筛查,但对化学发光法测定值(S/CO)在1~19.99区间的样本应采用TPPA联合检测,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HBsAg低值血清样本的检测,评价ELISA方法的检测性能。方法 收集化学发光法(CMIA)检测结果为0.05~9.99IU/ml的HBsAg低值血清样本305份,采用ELISA方法进行复孔检测。结果 HBsAg低值样本占HBsAg阳性样本的18.12%,主要分布于中老年人群。ELISA方法的总检出率为87.87%,其中0.05~0.11,0.12~0.20,0.21~0.50,0.51~1.00,1.01~5.00 IU/ml和5.01~9.99 IU/ml水平的检出率分别为36.00%,61.11%,78.38%,84.62%,99.11%和100.00%,各水平检出率之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99.84,P=0.000)。ELISA方法检测HBsAg低值样本的S/CO结果与CMIA方法检测结果存在较高的相关性(r=0.874,P=0.000)。结论 ELISA方法检测HbsAg低值血清存在漏检的情况,临床实验室应根据实验目的合理选择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深入分析并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化学发光法对血清中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及丙肝抗体的检测结果。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对患者血清和标准物质进行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的检测,然后对检测结果进行资料整合并分析。结果相同公司生产的3种抗体标准物质,用化学发光法丙肝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HIV-1/HIV-2及梅毒抗体为阴性,ELISA法检测均为阳性;化学发光法检测HIV-1/HIV-2抗体为阴性标本的测定数据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为测定值较低的阳性标本,ELISA法测定有一定可能会显示为阴性。结论临床上采用化学发光法对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及丙肝抗体检测的灵敏度高于ELISA法,因此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关于检测方法的选择更多的应倾向于化学发光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