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提取《新针灸学》《经络腧穴学》中穴位名称、主治病症信息,基于复杂网络建立穴-症网络,分析两者穴位数量、相互关联程度及主治规律变化,借助拓扑学数据解释变化原因,为传统针灸知识体系的结构化、标准化研究提供具体思路和方法。共纳入《新针灸学》386穴、773种症状、形成152163个穴位配伍对,《经络腧穴学》403穴、253种症状、28755个穴位配伍对。两本教材的穴-症网络存在丰富的差异性,其所载的病症结构化程度随医学知识的更新而提升。《新针灸学》模型具有更加典型的小世界效应,或因其以病症为主要分类手段的优势体现。两本教材穴位定位与主治方面发生许多变化,学科发展、时代背景等方面是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刘泽岩  周姝  张浩  程景林 《安徽医学》2023,44(5):523-527
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MR)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急性期后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的因果关系。方法从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EWAS)数据库选取TGF-β和AAMI后LVEDV数据。TGF-β数据包括982例样本,LVEDV数据包括35 407例样本。选择与TGF-β独立相关的显著基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分别使用逆方差加权法(IVW)、加权中位数、加权模式法及MR-Egger回归研究TGF-β与AAMI急性期后LVEDV的关系。结果逆方差加权法(IVW)法结果显示,TGF-β升高能增加AAMI后LVEDV扩大的风险(OR=1.021,95%CI:1.007~1.035,P=0.004)。与加权中位数法(OR=1.017,95%CI:1.008~1.026,P=2.26×10-4)及加权模式法(OR=1.014,95%CI:1.000~1.028,P=0.043),结果一致。MR-Egger回归截距为-0.002(95%CI:-0.018~0.014,P=0.791),表明工具变量几乎不存在多效性。散...  相似文献   
3.
张艳艳  程景林  周姝  张云 《安徽医药》2015,19(12):2403-2405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术中出现无复流及慢血流时,予大剂量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处理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负荷量处理,术中出现无血流或慢血流现象时,予以实验组大剂量替罗非班(25μg · kg-1)冠状动脉内推注,对照组予以常规剂量(10μg· kg-1)处理,待血流恢复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患者经上述处理后,以术后冠脉血流TIMI分级、术后24 h ST段完全回落率、术后1周血清肌钙蛋白I完全正常率、术后1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1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反复心绞痛发作等)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患者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脑梗死病史、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心功能Killip分级、心肌梗死部位、植入支架数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具有可比性。但患者术中冠脉血流TIMI 3级获得率大剂量组(85.42%)较对照组(52.0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 ST段完全回落率,大剂量组(83.33%)高于对照组(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大剂量组优于实验组。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在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及慢血流时,予以大剂量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处理,可显著改善上述表现,且并未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可提高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4.
氟哌利多是丁酰苯类药,是吩噻嗪类的氟化衍生物,由DeCastro及Mundeleer于1959年将氟哌啶醇与苯哌利定合用,成为神经安定镇痛麻醉(NLAN)的先驱.氟哌利多在麻醉中主要用作止吐药、镇静药和抗瘙痒药[1].尤其在预防各种术后恶心和呕吐( PONV),及对吗啡镇痛引起的PONV均有良好效果.由于很多文章都对小剂量氟哌利多是否能引起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以及死亡提出质疑,2001年12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报道了注射氟哌利多后Q-T间期延长或尖端扭转型室速的病例,指出可能引起致命的心律失常甚至死亡,FDA对其提出“黑框”警告[2],建议只有在持续心电监护下方可使用.  相似文献   
5.
碘缺乏病对不同的人群会产生不同的危害,尤其是对胎儿和儿童可以产生不可逆的智力损害,这将严重影响国民素质。自我国承诺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以来,我国的预防碘缺乏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食盐加碘工作得到普遍重视。现将沈阳市铁西区2002—2004年进行的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结果和人群碘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抽样方法每年抽取我区30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8~10岁儿童40名进行甲状腺肿及家中食用盐含碘量检测,并抽取其中的12名学生进行尿碘含量检测。1.2检测指标①甲状腺检查。采用触诊方法。甲状腺肿…  相似文献   
6.
第二产程时间(second birth course,SBC)对新生儿评分的影响已为众所周知,但如何确定SBC的最佳时间?本文对我院近两年的初产、单胎、头位经阴道分娩者的SBC与新生儿评分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产科,临床掌握SBC时间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产妇贫血因素,提出减少和预防贫血的建议。方法:对628例产妇做血常规检测。结果:产妇贫血患病率40.45%。结论:农村产妇、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产妇、家庭收入低的产妇、没做定期孕期保健(孕期早、中、晚3次以上血常规检测)的产妇患病率高,应加强健康宣传教育的力度,做好孕妇的定期孕期保健。  相似文献   
8.
周姝 《药物与人》2009,(8):71-71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其带来的影响也日益增加,环境生态被破坏和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构成直接和间接的威胁,导致男性不育症的原因之一是精子质量下降,其原因有些是先天或后天的疾病,有些则是生活中一些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下面列举几个比较突出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肿瘤根治术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帕瑞昔布钠组(观察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观察组麻醉诱导前静注40 mg帕瑞昔布钠(稀释成4 ml),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4 ml,术毕即连接并启动电子静脉镇痛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4、8、12、24 h的视觉疼痛评分法(VAS)疼痛强度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12、24 h舒芬太尼用量、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1、4、8、12 h VAS评分和4、8、12、24 h PCIA有效按压次数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12、24 h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用于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镇痛既可增强舒芬太尼PCIA的镇痛效应,又可以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根据应力方向分析复合颅面骨骨折的方法.方法:对48例颅面骨病例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和三维重建,沿撞击力方向、角度分析和三维重建图像分析颅面骨各部位骨折特点.结果:当着力点位于颅面骨,应力沿撞击点向周围传导,出现应力型骨折比例77.3%(37/48)、关节脱位33%和副鼻窦损伤35.4%.在骨结构的横截面积陡然减小的区域出现应力集中,出现骨折50%.结论:三维重建和机械应力分析综合法能够全面分析和提高认识颅面骨骨折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