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87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列腺癌是北美地区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有215000新发病例,有35800例前列腺痛相关死亡。对于局限的前列腺癌,最常朋的治疗方法是前列腺癌根治术,10年生存率接近90%。研究表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有44%-75%的患者有性功能障碍,〉60%的患者对此问题感到苦恼。作者检索了1966—2004年9月MEDLINE文献,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性功能障碍进行了综述。作者发现,尽管有效,但仍有30%-50%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寻求性功能辅助治疗的患者在1年内中断了治疗。说明尽管需要性功能辅助治疗,但对于长期的性功能适应仍然不够。  相似文献   
2.
多项研究结果显示:5-氨基乙酰丙酸(ALA)可以诱导恶性和发育不良的膀胱组织产生荧光,从而提高大约20%的肿瘤发现率。然而对其长期益处的研究资料很少。作者对在标准白光下进行的经尿道电切术(TUR)和ALA荧光辅助TUR患者进行了前瞻性随机研究,评估5年的随访结果。115例表浅忤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标准TUR组和ALA辅助TUR组。6周后均行第2次ALA辅助TUR。此后标准TUR组中位随访39个月。ALA辅助TUR组中位随访42个月。  相似文献   
3.
近期的研究显示,对于T1-2N0的局限性前列腺癌,局部治疗后的10年特异性生存率为90%。因此,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前列腺癌的局部治疗中,永久性近距离放疗(BT)和外放疗(EBRT)以及两者联合应用是常用的治疗选择。研究数据显示,有近18.4%的低危前列腺癌患者选择BT,6.8%的患者选择EBRT治疗。推测2006年美国有近半数前列腺癌患者会选择放疗。BT治疗后尿瘘发生率约为0.3%-3.0%,EBRT治疗后尿瘘发生率为0-0.6%。但尿瘘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大多需要手术治疗。作者对盆腔放疗后尿瘘患者进行总结,对发生尿瘘的危险因素以及顽固性尿瘘的治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5.
第六届全国腔内泌尿外科及ESWL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第六届全国腔内泌尿外科及ESWL学术会议于2 0 0 3年11月6~9日在武汉市召开。12 0 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共收到稿件6 0 6篇,其中特约专题讲座5篇,大会交流15篇,分会交流195篇。会议就腹腔镜、ESWL、经尿道手术、肾、输尿管镜专题进行了热烈讨论。那彦群教授在“未来内窥镜技术的发展方向”的专题报告中指出微创外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进步。现代内窥镜技术将更清晰逼真的影像、更顺畅有效的无血切割与凝血、主机通用化、器械专科化、集成化和网络化作为追求的目标。尖端的机器人手术也必将与内窥镜技术相结合,创造出精确…  相似文献   
6.
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术是治疗上尿路移行上皮肿瘤的标准方法 ,近来对于低分期、分级肿瘤有进行选择性保留肾脏手术治疗的报道。本文评估了在上尿路肿瘤中选择性保守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并以明确预测肿瘤复发和进展的因素 ,适合保留肾脏手术治疗的指征。作者对单发 ,低分期、分级 ,范围 <3cm的上尿路肿瘤的保守治疗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研究自 1984年开始 ,共 5 4例患者 ,患者对侧肾均正常 ,随访时间 >36个月 ,其中 31例行开放性手术治疗 ,2 3例行腔镜手术治疗。随访时间 35~ 2 10个月 ,平均 84 .8个月。作者对上尿路肿瘤的复…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输尿管癌8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 ,报告原发性输尿管癌 87例。认为尿路造影、膀胱镜检查是最重要的诊断手段 ;CT和MRI对诊断和分期均有帮助 ;输尿管镜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传统的患侧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状切除术仍是基本、首选方式。术后应常规、定期行膀胱镜检查及膀胱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基因MADP-1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增殖的影响,了解其功能.[方法]采用脂质体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的质粒载体pIRES-hrGFP-1α,将MADP-1基因导入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中.应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分析和分选术及细胞生长曲线动态观察MADP-1基因对DU145细胞系的影响.[结果]转染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显示绿色荧光.转染MADP-1基因组细胞生长加速,与转染空载体组及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基因MADP-1在体外具有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年来,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完善,为临床治疗理念和手段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腹腔镜手术开展之初,主要选择经腹腔途径进行上尿路手术。该技术传入我国后,国内学者结合传统开放手术经验和国人体型特点,多选择腹膜后入路。无论采取哪种入路进行上尿路手术,技术上都是可行的,也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评判两种入路孰优孰劣则是比较复杂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开放及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9月至2014年3月行开放(ORC)及腹腔镜(LRC)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资料,其中ORC组13例,LRC组21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基本资料、围术期数据、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控尿情况及肿瘤学随访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RC组较ORC组具有术中出血量少(P=0.013)、术后恢复进食时间短(P=0.001)、住院时间短(P=0.005)的特点。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725)。所有患者术后切缘均为阴性,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个数(P=0.393)以及淋巴结阳性率(P=0.562)方面无统计学差。中位随访时间28.5个月(8~47个月)。在术后1年内,LRC组与ORC组在日间控尿率(88.2%vs.84.6%,P=0.773)及夜间控尿率(70.6%vs.76.9%,P=0.697)无明显差异。在随访过程中,4例患者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其中盆腔复发2例,脑转移1例,肺转移1例。3例患者死亡。LRC组与ORC组在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其术后控尿功能及肿瘤学结果与开放手术疗效相当,因此应作为首选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