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实习生的思想变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习生的思想,对实习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影响实习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思想具有指导作用,不同的思想认识和学习态度,就会有不同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从而产生不同的实习效果。进步的思想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促进他们学到更多的东西,朝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思想则使学生停滞不前,甚至退步,朝坏的方向发展。不同的思想认识和学习态度是导致实习生的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不同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实习生的思想变化作一些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黄红  周仲佑  杨建  苏敏 《临床医学》2012,32(7):29-31
目的探讨湛江地区老年人骨密度(BMD)现状,为广东粤西沿海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①采用美国Hologic QDR 4500A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480例老年人的腰椎及髋部进行测量及分析。②按年龄、性别输入数据,以5岁为1个年龄组,分别计算骨密度。结果①60、70、80岁男性第2~4腰椎BMD分别为0.932、0.870、0.739,女性分别为0.831、0.707、0.647。②60、70、80岁男性Neck和Ward’s区BMD分别为0.752和0.683、0.734和0.650、0.671和0.593;女性分别为0.724和0.650、0.617和0.568、0.556和0.482。③60、70、80岁骨质疏松患病率男性为15.1%、28.9%和25.0%,女性为24.0%、47.5%和62.5%,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湛江地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性腰椎和髋骨的骨密度逐渐下降。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同龄女性组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组。  相似文献   
3.
白血病的CT、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白血病的各种影像学表现,提高白血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20例经过证实的白血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肝脏、脾脏肿大13例,椎体浸润13例,淋巴结浸润10例,肺部浸润并感染8例,颅内浸润、颅骨破坏7例,眼眶内浸润2例,肾脏浸润1例.主要CT和MRI表现是肝脾的肿大;椎体斑片状骨质破坏甚至病理性骨折、脊柱旁软组织肿块;肺部的网格状、结节状、斑片状影;眼眶内肿块;头颅骨的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等.结论 白血病的影像表现多样,累及部位不同其影像表现也不同.CT、MRI是白血病影像检查的重要方法,能清晰显示病变的特点和范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核素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25例乳腺癌患者静脉注射^99Tc^M-MDP 925~1110 MBq行SPECT全身骨显像。结果125例中发现骨转移癌37例,阳性率29.6%。其中无骨痛患者发生骨转移26例;单发转移4例;多发转移33例。发现骨转移病灶的部位以胸廓(126个)、脊柱(81个)为主。乳腺癌术后随回访年限的增加,骨转移阳性率增加。结论核素骨显像可早期诊断乳腺癌骨转移,对于病情估计和制订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骨外尤文氏肉瘤临床与影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外尤文氏肉瘤的临床与影像特点.方法 对9例骨外尤文氏肉瘤的临床资料和影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均表现为较大的软组织肿块,2例见骨质吸收;影像检查主要表现为骨旁软组织内肿块,大部分边界清晰,肿瘤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坏死,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明显不均匀强化,大部分不侵犯骨质结构,少数可以吸收临近骨质结构.结论 CT和MRI检查可以很好显示肿瘤的发生部位、病灶边缘、内部组织结构,但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确诊依赖病理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临床医学线上理论课程新型督导方案,为提高临床医学线上授课质量提供保障。  方法  2020年3—5月,以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19门线上理论课程(其中18门专业临床课程,1门选修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前瞻性分析线上理论课程的特点;回顾性分析传统教学督导模式契合度和适用性;针对当前线上教学督导的目标和要求,调查分析传统教学督导模式与线上教学督导模式的衔接策略,应用形成性评价方法,尝试建立和完善新型线上教学督导模式的架构;通过调查问卷评价新型教学督导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在学生中的认可度。  结果  临床医学线上理论课程模式因采用“三段式”教学而出现众多新变化、新差异;传统教学督导模式固化,已不能匹配和对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线上理论教学的模式;初步构建了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相关线上理论课程的新型教学督导架构与流程,基本解决当前教学督导面临的基础性问题;新型线上教学督导模式对教学效果的作用受到多数学生的认可;通过对新型教学督导模式的初步实际应用,获得了后续教学督导工作改革和完善的基础资料。  结论  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建立的新型教学督导模式基本适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临床医学相关线上理论课程的教学需求,能满足对线上教学进行有效监督和保证教学质量的要求,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X线表现,及其X线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13例,均作腹部平片和钡剂灌肠检查。结果:腹部平片显示普遍性小肠胀气13例,出现液平9例,无1例结肠或直肠充气,钡灌肠(13例)显示结肠细小10例,3例结肠近似正常,有1例表现结肠缩短,1例合并多处穿孔,6例排钡延。结论:钡肠检查仍是目前X线诊断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46例肺炎性假瘤CT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影像特点及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4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结果:40例误诊为肺癌(875),6例误诊为结核球或良性肿瘤(13%)。结论:CT诊肺炎性假瘤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发病灶或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者的诊断更为困难;没有活检,诊断时过分强调某个CT征象或临床症状,缺少综合分析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肺泡蛋白沉积症X线表现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泡蛋白沉积症 (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罕见的肺部疾病 ,Rosen等 195 8年首次报道以来 ,陆续有所报道。但国内报道较少 ,至今只有十几例 ,而且少有生前确诊者。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和广东医学院 1991- 0 3至今 2 0例经病理证实误诊的 PAP,并结合文献分析其 X线诊断、鉴别诊断及误诊的原因。1 对象和方法本组男 12例 ,女 4例。年龄 18~ 45岁 ,平均 32岁。 16例有咳嗽、咯白色痰 ,其中 6例痰中带血丝 ,10例有胸闷、气促 ,6例有胸痛。体检 :8例双肺可闻及细湿罗音 ,6例双肺可闻及干湿罗音 ,4例有紫绀及杵状指 (趾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9例,全部病例均行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MRI扫描病灶形态呈哑铃状或类圆形,边界清楚,T1WI 6例呈脑灰质信号,3例稍低于脑灰质信号,T2WI 9例均呈类似于脑脊液的均匀极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均匀显著强化8例,不均匀强化1例.结论 MRI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