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肝硬化病变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正常体检者与70例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结果随着肝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C、PC-Ⅲ逐渐升高,而甲状腺激素水平(T3和T4)逐渐下降。结论肝硬化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甲状腺素水平紊乱。联合检测血清HA、LN、Ⅳ-C、PC-Ⅲ及T3、T4对评估肝硬化的病变程度及预后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治体与治病     
得了病,理当治病,这是不言而喻的事。而治体,却往往被忽视。我现在要强调一下治体,因为在临床上确有某些内伤杂病,辨病论治也好,辨证论治也好,就是治不好。而一着眼于整体,从改善病人的体质入手,或温其阳,或补其阴,或益其气,或养其血;对其病的一方面,有咳嗽,可不用与治咳有关的药;有吐血,也不用一味理血之药……看似药不对症,不着边际,却收到满意的效果。这就是治体。这个道理是“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也可以说是“治病必求于本”。所谓“本”,原意就是指阴阳的失调。强调治体,叶天士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说明人身中的阳气,其地位象天空中的太阳那样重要.这仅仅是一个比喻呢,还是两者在实质上有一定的联系?按照"生气通天"的精神,是应该有一定的联系的,但有待于验证.今年二月十六日(春节),上海中医学院等单位,在昆明市就日全食时对人体及动物体的影响进行了观测,得到了不少可贵的资料,他们正在进行综合分析,深入研究.从这些资料看来,人身中的阳气与天上的太阳,似乎有一定的联系.从资料中发现,他们所观察到的病人出现的症状,都可以用阳气虚衰或阳气受到干扰来作解释.日全食  相似文献   
4.
叶天士“救阴不在补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两语见于《温证论治》,其文看似浅显,其义实甚深刻。上句,王孟英《温热经纬》谓,于“血”、“津”上加“补”、“养”二字,已属蛇足;于“汗”上加“测”字,则更与“救”字气不相贯,于是改为“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其实“补”、“养”二字并非蛇足,汗上着一“测”字,正如章虚谷所说:“测汗者,测之以审津液之存亡,气机之通塞也”、王孟英一改,反而晦涩费解。叶氏此语,因论及湿邪化热而言。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故须通阳:湿邪已经化热,则伤阴,故须救阴。这是叶氏的第一层意思。救阴之法,首先应考虑的当然是养津。但在叶天士的时代,养津之法往往  相似文献   
5.
在中医诊断上,热病重舌,杂病重脉,这话有一定道理。因为热病过程较短,变化却很快,在舌苔上能够及时得到反映。例如邪热从卫分转入气分,舌苔由白变黄;入营,其舌必绛;腻苔渐化,表示湿热之邪将退;剥舌逐渐生苔,表示胃气津液来复,等等。在热病过程中,病情的进退,进一境即转一象、退一步亦转一象,在舌象上都看得到变化。脉象虽然也有变化,但不如舌象反映之及时。且诊脉又有“指下难明”  相似文献   
6.
读叶显纯同志《对姜枣配合应用的探讨》一文(见本刊1981年第10期),以为所论甚善,因而想到《伤寒论》方当归四逆汤似脱落生姜一味,其理由如下:推敲当归四逆汤方意,属桂枝汤所衍化,以桂枝汤加当归、细辛、通草治血虚而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很可理解。但桂枝汤原方有姜枣,而本方则有枣无姜。证属虚寒,原可用姜,为什么不用?很难说出道理。更怪的是《伤寒论》接着说:“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该方方中生姜用量特重,至半斤之多。要么不用,一用就用重剂量,确有些怪。原来《伤寒论》中所谓加味方,有的其实只是对原  相似文献   
7.
小匏盫医話     
先伯父越人先生东台人,貧而好学,笃志于医。蚤年从王珍卿夫子游,以力学故,未几卽。能单独临症,动中机窍,深得王夫子器重。毕业归,不待悬壶而就診者麕至,治驗如响。平素对祖国医学用心探討,积有数十年之丰富經驗,奈以診务紛紜,未遑著作。贻谷十五岁时,遵庭訓继承家学,日侍先伯父左右,且八年。在朝夕启迪之下,渐知学問,今先伯父去世已十七年,藏書数百种,于解放前全部亡失,惟遗稿倖存,有医話及临床征驗录各数十則,其心得处有足以继承发扬者,遂加以整理,择要发表,期对同志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医家与兵家     
《内经》一书,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这是无疑的.但它还受到兵家思想的影响,如《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这里,举"草"而说明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变化是无穷的.当时军事学上也有这种思想,例如《孙子兵法》也以"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说明用兵之法,应当象自然界那样变化无穷.虽然一个讲食物(包括药物),一个讲打仗,指导思想却基本相同.可见中医认为"用药如用兵",渊源是很早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并探讨其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结果 AFP、CA199、CA125、CEA在原发性肝癌,肝炎后肝硬化,重度、中度、轻度慢性乙型肝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4项指标具有互补作用,可提高各种肝病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突变与HBV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采用荧光定量PCR结合TaqmanMGB探针技术检测HBV基因型,并用基因扩增和DNA测序方法检测BCPT1762/A1764双突变。结果68例患者HBV分型中,B基因型20例,C基因型46例,B、C混合型1例,未分型(非B非C型)1例。66例B、C两基因型中,B基因型组T1762/A1764双突变5例,突变率25.0%(5/20),C基因型组T1762/A1764双突变24例,突变率52.2%(24/46),C基因型T1762/A1764双突变率明显高于B基因型(P〈0.05)。结论苏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以C型和B型为主,C基因型比B基因型更易发生T1762/A1764双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