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补肾调肝化瘀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6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已故许玉鸣教授治疗血液病经验的临床应用情况。观察再障65例,取效满意,提示经验方治疗肾阳虚型再障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金锁固精丸(浓缩丸)是由沙苑子、芡实、莲须、龙骨、牡蛎、莲子等药材为原料,经过提取有效成分制成丸剂。为进一步控制其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沙苑子、莲须、莲子的有效成分山奈素进行了含量测定,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本法简便、准确、可靠。具体试验方法如下:1仪器与试药Waters1525高效液相色谱仪(1525泵,2487紫外检测器),BS-110S电子天平,BP-211D电子天平;山奈素对照品(批号:110861-200304,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莲子对照药材(批号:121121-200302,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金锁固精丸(浓缩丸)为市售品。甲醇为色谱纯试剂,…  相似文献   
3.
补肾调肝化瘀法对再障大鼠造血系统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白消安诱发造血功能障碍大鼠模型,胃饲补肾调肝化瘀中药,观察细胞因子IL-2、TNF-a、IL-1β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白消安诱发造血功能障碍大鼠IL-2、TNF-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β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补肾调肝化瘀中药组IL-2、TNF-a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IL-1β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补肾调肝化瘀治疗可改善造血系统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减轻免疫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面动脉及其分支进行解剖研究,了解其走行变异分支情况以及对血管蒂皮瓣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选用10具(共19侧,一侧半面破坏不可使用)成人头面部标本,3具(6侧)从颈总动脉远心端注人红色乳胶溶液,余未灌注直接解剖。锐性剥去相关区域的皮肤,去除部分脂肪,从下颌下缘至内眦解剖面动脉的全过程。其中5具(10侧)仔细分离出面动脉分支,用游标卡尺测量。结果:终止于内眦动脉的11侧,占57.9%,终止于鼻背的3侧,占15.6%,终止于鼻翼外侧者3侧,占15.6%,终止于上唇动脉的2侧,占10.9%。10侧分离了面动脉分支,发现面动脉从下颌骨前缘到终止处,分布有3~8支,平均5.6支穿支,分支基本分布在下颌骨至鼻翼区间段,动脉起始点口径为0.5~1.9mm,平均1.3mm,穿支长度为14~55mm,平均25.4mm。结论:面动脉走行基本稳定,但有解剖上一定的变异。在采用面动脉血管为血供的皮瓣时术前要探查面动脉走行,不可一味采用经验切取皮瓣。面动脉在下颌骨至鼻翼间有相对稳定的分支,有一定的直径和长度,可以使用合适的面动脉穿支皮瓣进行邻近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颞浅筋膜瓣在头面部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对8例头面部软组织损伤(面部恶性肿瘤根治3例,头部皮肤部分撕脱伤3例,面部外伤皮肤缺损2例).伴深部组织外露应用该筋膜瓣加筋膜瓣外植皮修复.结果 8例筋膜瓣全部存活,外观形态良好.随诊6个月~3年,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颞浅筋膜瓣范围广泛,分离难度不高,对头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化瘀中药对再障大鼠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鼠模型,观察补肾调肝化瘀中药对其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的影响.结果:补肾调肝化瘀中药能够明显提高模型大鼠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且优于再障生血片对照组.结论:补肾调肝化瘀中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化瘀中药对再障大鼠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鼠模型,观察补肾调肝化瘀中药对其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的影响.结果:补肾调肝化瘀中药能够明显提高模型大鼠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且优于再障生血片对照组.结论:补肾调肝化瘀中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单味淫羊藿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方法:建立白消安诱发造血功能障碍大鼠模型,胃饲单味淫羊藿,观察细胞因子IL-2、IL-6、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白消安诱发造血功能障碍大鼠IL-2、IL-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β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单味淫羊藿治疗组IL-2、IL-6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IL-1β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单味淫羊藿可通过改善造血系统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减轻免疫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创面愈合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关系.方法 70只C57BL/6小鼠分为野生小鼠组(对照组,n=35)和糖尿病模型组(DM组,n=35).腹腔麻醉后在背部中线两侧各制作0.8cm×0.8cm创面.创面动态摄像并于相应时间段取标本,观察创面组织愈合情况,同时计算创面愈合率;ELISA法测定创面GM-CSF表达,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创面免疫细胞数目.结果 创面形成后第3天起,DM组小鼠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以创面形成后7d内变化最为明湿;创面形成后第1天,两组小鼠创面GM-CSF表达均明显增高;创面形成后第1天和第3天,对照组小鼠创面GM-CSF表达显著高于DM组.2组动物在伤后第5天,T淋巴细胞均达到峰值,DM组显著低于对照组,7~14天DM组稍高于对照组.结论 GM-CSF的低表达则可能与创面愈合早期炎症细胞浸润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