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心肌损害的发生率。方法对2003年11月~2004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腹泻病患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其大便轮状病毒抗原,用酶速率法检测其心肌酶谱的改变。结果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达90.63%,使用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治疗1周,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恢复正常达96.5%。结论轮状病毒可致心肌损伤,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警惕心肌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儿童再发性腹痛与气质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与儿童气质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60名非器质性RAP儿童作为RAP组,60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RAP组为2004年8月-2007年7月本院腹痛专科门诊诊断并系统管理、符合RAP诊断标准且排除器质性疾病的8~12岁学龄儿童.采用中国学龄儿童气质量表(CSTS)对二组儿童进行气质测查,应用SPSS 13.0软件对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RAP组儿童气质类型分布为:平易型16.67%,中间近平易型11.67%,困难型13.33%,中间近困难型23.33%,发动缓慢型35.0%;健康对照组气质类型分布为:平易型33.33%,中间近平易型26.67%,困难型10.0%,中间近困难型16.67%,发动缓慢型13.33%.二组气质类型分布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X2=33.45 P<0.01).RAP组在节律性、适应性、心境、持久性气质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a <0.05);而在活动水平、趋避性、反应强度、注意分散、反应阈5个维度得分与健康对照组儿童均无差异(Pa >0.05).结论 RAP与儿童气质有关,发动缓慢型气质类型儿童更易患RAP.对非器质性RAP儿童应采用心理治疗,帮助消除患儿的消极情绪,减少不良刺激;对发动缓慢型气质儿童应警惕非器质性R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吴日勉  林瑞春 《广东医学》1996,17(9):618-619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窒息18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窒息187例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儿科(518052)吴日勉本文口顾性总结了我院产科及儿科新生儿病房1993年7月~1996年8月新生儿窒息的发病情况,并对有关资料进行临床分析。临床资料一、新生儿窒息标准新生儿生后1分钟、5分钟分别进行Apgar...  相似文献   
5.
目的:加强对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的认识,做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方法:分析36例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纯母乳喂养31例,占86.1%,混合喂养(母乳 米糊)3例,占8.3%,米糊喂养2例,占5.6%,本组病例均未添加任何辅食及预防用维生素K。死亡3例,18例留有后遗症。结论:应加强对乳母的营养指导,建立预防用药制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气管内注入固尔苏(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佳给药方法。方法:将符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63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采用仰卧位分次气管内给药法;对照组(31例)采用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仰卧位三种体位气管内给药法。比较两组用药后血气分析、胸片改善情况、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用药后在血气分析、胸片改善情况、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仰卧位分次注入法与多体位分次给药法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无差异,但前者操作简单,搬动少,对患儿的干扰少,脱管与发生一过性紫绀的几率小。  相似文献   
7.
咳嗽、气促、左肺气囊、纵隔右移─—查房选录(151)广东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儿科吴日勉,包忠宪病历摘要患儿,女,34天,因咳嗽8天,咳嗽加重伴气促4天于1994年4月8日入院(住院号2893)。患儿为足月顺产,出生后一般情况较好,父母非近亲结婚,孕期无...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探讨--附7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田青  吴日勉  包忠宪  肖钢明  乐新 《新医学》2004,35(10):615-616
目的:探索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指标.方法:对72例川崎病患儿的症状、体征出现时间及发生率,重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川崎病早期均有发热症状,其次为口唇及口腔改变、皮疹、眼结膜充血、肛周皮肤脱屑,其发生率依次为100%(72/72)、92%(66/72)、78%(56/72)、60%(43/72)、65%(47/72).90%以上的患儿中性粒细胞、血小板、ESR、C-反应蛋白升高,57%(41/72)的患者早期出现肺部X线改变.结论:川崎病早期绝大多数有发热症状;多数患者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进行性升高,ESR、C-反应蛋白高;有肺部X线改变但无咳嗽症状,有助于早期诊断.肛周皮肤脱屑具有早期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症状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更昔洛韦治疗婴儿症状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 方法  观察组 (2 3例 )给予更昔洛韦治疗 ,对照组 (2 2例 )给予病毒唑 +双黄连治疗。 结果  观察组抗CMV -IgM转阴率 86 96 % ,对照组抗CMV -IgM转阴率 2 2 73% (χ2 =18 79  P <0 0 5 ) ,呈显著差异。 结论 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儿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误诊原因、早期特点及诊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早期误诊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头颅CT及随访。结果:10例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6例,败血症2例,败血症并发DIC2例。2例由于颅内出血重而死亡;其余8例随访时间半年~10年,6例有下列一项或多项后遗症:癫痫3例,智力减退4例,肢体功能障碍3例,记忆力差、多动及思想不集中2例。结论:误诊原因为对本病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