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吴卫锋  孙薇薇 《中国药房》2004,15(9):558-559
目的 :观察α -2b干扰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 :56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和对照组 (26例 )。治疗组给予α -2b干扰素 +复方甘草酸苷 ,对照组仅给予α -2b干扰素 ,疗程均为24周。结果 :治疗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24周 ,ALT复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5) ,治疗组治疗结束时HCV -RNA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5)。结论 :α -2b干扰素联用复方甘草酸苷可提高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老年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患者肝脏病理表现及影响抗病毒疗效的可能机制。方法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老年患者90例,根据肝组织活检结果分为肝脂肪变组(37例)和无肝脂肪变组(53例)。收集活检时肝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分级,氢氧化银氨液浸染法观察肝组织纤维化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肝核心抗原(HBc Ag)在肝细胞中的反应面积和强度。结果肝脂肪变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po)a水平明显低于无肝脂肪变组(P<0.05),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Apob、尿酸(UA)水平明显高于无肝脂肪变组(P<0.05);两组白蛋白(ALB)、空腹血糖(FBG)、乙肝病毒(HBV)-DNA载量、乙肝e抗原(HBe Ag)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脂肪变组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低于无肝脂肪变组,中重度以上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比例明显低于无肝脂肪变组(P<0.01)。HBs Ag多表达于浆膜内,HBc Ag多表达于浆核;肝脂肪变组HBs Ag、HBc Ag表达强度3~4级的比例及表达面积3~4级的比例均明显低于无肝脂肪变组(P<0.01)。结论合并肝脂肪变的中老年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较轻;肝脂肪变细胞中HBs Ag、HBc Ag表达减弱可能与抗病毒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3.
恩替卡韦联合霉酚酸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霉酚酸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采用霉酚酸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HBV复制情况(HBeAg、HBV-DNA)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恩替卡韦联合霉酚酸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总有效率达80.0%,能明显减少24 h尿蛋白定量、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且长期用药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与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联合使用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有效方法,提高了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2002年5-7月作者选择了HBeAg和HBV-DNA阳性的患者78例使用苦参素胶囊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中miR-155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1(suppressorofcytokine signaling1,SOCS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肝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就诊的95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CHB组),根据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轻度CHB组(31例)、中度CHB组(38例)和重度CHB组(2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受试者外周血PBMC中miR-155和SOCS1 mRNA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CHB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分析外周血miR-155和SOCS1mRNA相对表达量与CHB严重程度及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HB组患者miR-155相对表达量(0.64±0.15)显著低于对照组(0.86±0.27),SOCS1 mRNA相对表达量(1.25±0.37)显著高于对照组(0.69±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14,P 0.001;t=10.081,P 0.001)。重度CHB组miR-155相对表达量为0.52±0.13,显著低于中度CHB组(0.65±0.16)和轻度CHB组(0.73±0.20);SOCS1 mRNA相对表达量为1.50±0.25,显著高于中度CHB组(1.21±0.33)和轻度CHB组(1.09±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HB患者mi R-155和SOCS1 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95,P 0.01)。重度CHB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分别为(95.97±11.98)U/L、(75.93±10.27)U/L、(22.21±4.09)μmol/L,均显著高于轻度CHB组[(79.73±10.86)U/L、(61.57±9.16)U/L、(18.06±3.14)μmol/L]和中度CHB组[(86.05±12.14)、(66.66±9.38)U/L、(19.73±3.5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度CHB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与轻度CH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CHB患者mi R-155相对表达水平与ALT、AST、TBil水平呈负相关(r=-0.457、-0.531、-0.389,P均0.05),SOCS1 mRNA与ALT、AST、TBil水平呈正相关(r=0.419、0.520、0.371,P均0.05)。结论 CHB患者PBMC中mi R-155和SOCS1 mRNA的异常表达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2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序贯组(序贯机械通气)和传统组(有创机械通气),每组20例。比较两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费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均少于传统组(P〈0.05),结论:对于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下降,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是较好的机械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思力华)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联合吸入对重度、极重度(Ⅲ-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于本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60例稳定期重度、极重度COPD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成3组(即思力华组、信必可都保组、思力华与信必可都保联合组),共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患者肺功能(FEV1,FEV1/FVC%,FEV1占预计值%)、记录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统计半年总急性加重次数,采用分组对比治疗方法。结果思力华组、信必可都保组、联合组肺功能、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联合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联合组急性加重次数较其余两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思力华吸入剂联合信必可都保吸入剂治疗稳定期重度、极重度COPD疗效肯定,优于单一种药物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序贯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症状控制后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肺功能为中度(GOLDⅡ级,FEV1/FVC<70%,50%≤FEV1<80%预计值)的COP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对照组使用异丙托溴铵定量气雾剂,治疗12个月,在第1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分别行肺功能检查,测FEV1和FVC,同时记录12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结果治疗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上升值及急性加重次数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口干(6%),无其他不适。结论噻托溴铵对于肺功能为中度的COPD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2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镜下活检送病理检查,分析结果.结果 (1)胸腔镜下30例患者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占71.43%,其中15例为菜花样包块、5例为葡萄串样病灶、10例弥漫性栗粒样小结节,分别占35.71%、11.90%、23.81%,7例表现为弥漫性胸膜增厚凹凸不平,5例表现分布胸膜充血水肿或纤维分割、粘连带形成,分别占16.67%、11.90%.(2)41例患者均明确病因诊断,诊断阳性率为97.62%;21例为恶性肿瘤,占50.00%;12例为结核性胸膜炎,占28.57%;4例为结缔组织伴胸腔积液,占9.52%;4例为非特异性炎症,占9.52%;1例不明原因,占2.38%.(3)22例血性积液患者中20例确诊为恶性病变、2例为良性病变;20例非血性积液患者中1例确诊为恶性病变、19例为良性病变;血性与非血性积液用于诊断恶性与良性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90.91%、95.00%.(4)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1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6.19%,其中4例发热、1例皮下气肿、8例咳嗽、8例胸痛、4例恶心,发生率分别为9.52%、2.38%、19.05%、19.05%、9.52%,部分患者同时出现多种并发症.结论 胸腔镜用于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阳性率高,并发症表现轻微,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以恶性多见,尤其是血性积液者在常规检查不能确诊病因情况下应及时进行胸腔镜检查以尽快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NF-α、IFN-γ、LPS、IL-10、IL-12、IL-18在慢性肝衰竭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中的意义。方法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正常人、一般肝炎患者、慢性肝衰竭组的TNF-α、IFN-γ、LPS、IL-10、IL-12、IL-18。结果自正常对照组到一般肝炎组、慢性肝衰竭非SIRS组、慢性肝衰竭SIRS组,血清中TNF-α、LPS、IL-12及IL-18水平依次升高,IL-10分子水平依次减低,且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NF-α、LPS、IL-10、IL-12、IL-18水平可以反应出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损伤程度和疾病严重程度,可能在慢性肝衰竭合并SIRS的发病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