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流行病学分布及耐药性现状。方法将采集的住院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手术部位(包括开放创面)分泌物、尿液、血液、脑脊液及其他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分别为1.38%、1.22%,二者占院内感染的64.97%。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BSLs)的菌株占二者的42.19%,对绝大多数广谱抗生素产生耐药,仅对亚胺培南等极少数药物敏感。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因此,预防二者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CFDA—SE和Hoechst两种常用的细胞荧光标记技术在嗅鞘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中的应用进行比较,选出一种更适合的方法进行推广.方法取20只脊髓完全横断的SD大鼠,其中10只移植用CFDA—SE标记的嗅鞘细胞,另10只移植用Hoechst标记的嗅鞘细胞.结果两种标记方法都能成功标记上,但Hoechst对移植后组织的污染率较高,CFDA—SE染色清楚,对受区组织干扰较少.结论CFDA—SE相比Hoechst在嗅鞘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中进行荧光标记更清楚、更准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臀肌挛缩症患者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臀肌挛缩症的免疫发病机理。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3例儿童臀肌挛缩症患者和22例正常体检儿童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结果儿童臀肌挛缩症患者的CD4 水平、CD4 /CD8 比值较正常儿童升高(P<0.05),而总T细胞和CD8 水平则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臀肌挛缩症患者存在免疫调节紊乱,认为免疫因素可能是其重要发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探索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一些具体的方法、原则和技巧.方法通过具体的选材、取材、首次换液、换液、传代。获得大量的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从中探索培养的方法、原则和技巧.结果体外培养获得大量的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结论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遵循一定的方法、原则和技巧,在不同的环境可以快速准确的体外培养出大量的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培养嗅鞘细胞(OECs)和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可行性及形态学观察。方法将原代培养的OECs和BMSCs消化制成细胞悬液,以相同比例接种,接种密度为104/ml。10 d后将联合培养的细胞置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并于鉴定前2 d加入细胞掺入剂BrdU,应用P75抗体和BrdU抗体对联合培养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鉴定。结果联合培养的细胞在24 h内均完全贴壁,培养5 d后镜下可见细胞形态主要有3种:①双极、三极或多极形;②短梭形,突起较短;③扁圆形或不规则形。到第10天时部分细胞相互编织成网,部分细胞生长呈条索状,相互平行。荧光鉴定显示:荧光双标阳性者(既发红色荧光又发绿色荧光)为OECs,只发红色荧光而不发绿色荧光者为BMSCs。结论OECs与BMSCs在体外可以很好的联合培养,生物学特性均保持不变,为体内联合移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前路单枚空心钉加压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11月-2003年1月对8例成人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在牵引复位成功后,C-臂监视下经颈前路行单枚空心钛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月-15个月,平均时间为13个月。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均获得骨性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出现,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螺钉松动、滑脱、断裂。结论前路单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愈合率高,保留了寰枢间运动功能,在具备手术适应症时应作为Ⅱ型齿状突骨折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刘劲松  吴仕峰  李溪  赵峻  龚跃昆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5):12-14,I0003
目的:通过对大鼠嗅鞘细胞早期原代培养的克隆样生长进行人为干预,观察其对细胞的增殖、贴壁及再分布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1在云南省肿瘤研究所完成。①将取自成年SD大鼠嗅球的嗅鞘细胞用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②将纯化后的细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于干预前1d换液,次日倒掉上清液,加入1.25g/L胰酶,加入量以刚浸没瓶底为宜。置于37℃培养箱消化3min,待镜下示胞体回缩变圆时加入DMEM培养基终止消化,并予以尖吸管反复吹打至镜下见大量细胞悬浮无明显克隆样细胞团为止。随后再加入适量培养基置于培养箱中继续培养。对照组不行任何措施。③采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两组生长的形态学特点,比较干预组干预前后嗅鞘细胞的生长情况及贴壁分布变化。结果:①干预前两组细胞的形态学观察:用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后,发现细胞早期呈克隆样生长,分布不均匀。②干预后两组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干预组细胞经消化吹打干预后均匀贴壁生长,无明显克隆样生长中心,细胞多呈双极或多极样形态,细胞立体感及折光性好,视野清晰,细胞增殖迅速,数天后即可长满瓶底;对照组细胞分布不均,培养至3周仍无法长满瓶底,仍呈克隆样生长状态,周边区域的细胞数量少,增殖缓慢。结论:嗅鞘细胞原代培养的早期需采取人为干预使细胞均匀分布贴壁生长,从而加快细胞的生长速度,缩短实验耗时。  相似文献   
8.
BMP在骨科领域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65年Utisl等发现骨基质中含有能够诱导异位成骨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on,BMP)以后,研究者们经过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证实,BMP能够诱导间充质细胞不可逆地分化为骨、软骨、韧带、肌腱和神经组织。基于BMP的安全性和高效诱导成骨活性被越来越多的实验所证实,在一些国家BMP已进入大规模的临床实验阶段。在骨科领域中,BMP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儿童臀肌挛缩症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3例儿童臀肌挛缩症患者和22例正常体检儿童的外周血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臀肌挛缩症患者的CD^4+水平、CD^4+/CD^8+比值及B细胞水平较正常儿童升高(P〈0.05),而总T细胞和CD^8+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臀肌挛缩症患者存在免疫调节紊乱,免疫因素可能是其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由Gospodamwicz于1974年最初从牛脑垂体中分离纯化出来的一种细胞生长因子,因对成纤维细胞有明显的促分裂增殖作用而得名。后来发现,bFGF广泛分布于脑、心、肝、骨、肾上腺、胎盘等组织中,能够促进多种来自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近年来,对bFGF生物活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且基因重组bFGF已应用于临床皮肤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