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究臀中肌骨瓣移植加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8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臀中肌骨瓣移植加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和股骨头坏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arris评分和生活质量表(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臀中肌骨瓣移植加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患者主观幸福感,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疾病不确定感与其焦虑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定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住院治疗的20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估患者术前疾病不确定感,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焦虑水平,通过比较不同疾病MUIS组的SAS评分和不同焦虑水平组的MUIS评分以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来探讨MUIS量表各维度与焦虑情绪的相关性.结果 200例患者MUIS评分71.5~139.4分,平均(105.26±4.64)分.其中21例是高水平不确定感,占10.50%,MUIS评分(60.25±4.14)分;118例是中水平不确定感,占59.00%,MUIS评分(92.52±10.44)分;61例是低水平不确定感,占30.50%,MUIS评分(138.26±6.44)分.200例患者中46例轻度焦虑,占23.00%;101例中度焦虑,占50.50%;53例重度焦虑,占26.50%.重度焦虑组MUIS评分高于中度焦虑组,中度焦虑组MUIS评分高于轻度焦虑组(P<0.05).MUIS量表不可预测性、信息缺乏、不确定性、复杂性与焦虑水平均为正相关(P<0.05).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前不确定感和焦虑水平均处于中等水平,不确定感和患者的焦虑水平呈正相关,临床应及早予以处理,尽可能减轻患者不确定感、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抗维生素D佝偻病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率约1/20000,其中女性多见,多存在身材矮小、双下肢畸形、骨软化、骨质疏松等症状,多数患者因骨骼异常发育,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我科于2012年11月6日收治1例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左膝外翻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0岁以上成人发生股骨近端骨折的股骨颈部松质骨CT值。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回顾性分析行双髋关节CT检查的年龄>60岁的280例研究对象,男85例,女195例;年龄75(66,82)岁;左侧120例,右侧160例。其中136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组,144例无骨折者为对照组。采用GEOptima CT机扫描并分别重建出股骨近端水平位、冠状位和矢状位层面。测量并比较两组股骨颈部松质骨的CT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股骨颈松质骨CT值与股骨颈骨折间的关系。结果:骨折组年龄79(73.3,85.0)岁,无骨折组年龄69.5(64.0,78.8)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区域CT值8.62(-3.62,27.15) HU低于无骨折组34.31(-5.93,71.74) HU(P<0.05)。冠状位平面内骨折组的区域CT值-8.48(-30.96,17.46) HU低于无骨折组40.49(5.55,80.71) HU(P<0.05);矢状位平面内骨折组区域CT值-31.28(-54.91,-5.11) HU低于无骨折组7.74(-20.12,44.54) HU(P<0.05);水平位平面内骨折组区域CT值0.17(-23.13,24.60) HU低于无骨折组46.40(10.42,85.18) HU(P<0.05);骨折组股骨颈部区域CT值低于无骨折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位区域CT值是股骨近端骨折的影响因素,可以写入预测骨折概率的回归方程。结论:在60岁以上成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股骨颈部松质骨CT值呈下降趋势。股骨颈部松质骨CT值越小发生股骨近端骨折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前血清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血管生成素Ⅱ(AngⅡ)水平变化,探讨其预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价值。方法 2022年7月—2023年8月郑州市骨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85例,术前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均无DVT,术前1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AFI、AngⅡ水平。术后14 d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185例中有DVT者95例为DVT组,无DVT者90例为无DVT组。比较2组性别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史,骨折部位,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血清TAFI、AngⅡ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术前血清TAFI、AngⅡ预测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DVT的效能。结果 (1)DVT组术前凝血酶原时间[(12.78±1.98)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0.76±1.23)s]、凝血酶时间[(24.34±3.54)s]均短于无DVT组[(15.98±1.23)、(24.45±2.03)、(31.39±5.87)s](P<0.0...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温针灸联合肌内效贴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期间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44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温针灸+肌内效贴组、温针灸组和内效贴组,每组各48例。温针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针灸,内效贴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肌内效贴治疗,温针灸+肌内效贴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针灸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量表评分、膝关节积液、髌上囊滑膜厚度和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 VAS)评分。结果 治疗后温针灸+肌内效贴组总有效率为91.67%(44/48)明显高于温针灸组72.92%(35/48)和内效贴组75.00%(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温针灸+肌内效贴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温针灸组和内效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相似文献   
8.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是全关节置换术(TJA)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日益受到关注。尽管目前PJI的诊断方法有很多种,但仍缺乏金标准。已有研究发现,引入局部取材标本和提高病原检出率的方法有望提高PJI的诊断准确率。该文在讨论现有PJI诊断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临床和未来研究中诊断PJI的新视角,并重点介绍基因测序与超声裂解2种PJI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3D打印髋关节旋转中心定位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郑州市骨科医院关节Ⅰ科采用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6例;年龄为37~65岁,平均51.8岁。运用3D打印髋关节旋转中心定位器辅助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测量臼杯的外展角、前倾角及髋关节旋转中心,记录患者手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O2(患侧)与解剖旋转中心O1(健侧)的符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4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髋关节旋转中心O2与解剖旋转中心O1的纵坐标分别为(19.36±3.61)、(18.33±3.41)mm,横坐标分别为(39.93±2.97)、(39.99±3.16)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中心符合。术后患侧外展角与髋臼前倾角均在正常范围内:外展39.3°±3.2°,前倾14.6°±1.2°。末次随访时14例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42.3±3.2)分提高至(94.3±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3,P=0.002);优13例,良1例。随访期间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髋臼及股骨假体松动,未见异位骨化形成。结论3D打印髋关节旋转中心定位器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协助髋关节旋转中心的重建,精准植入髋臼假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