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文明程度认识的不断提高,严重冲击着传统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在医疗专业技术护理要求不变,护士执业执照(CGFNS证书)国际化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护理工作与国际相接轨,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医疗护理工作市  相似文献   
2.
对绍兴市区经销的保健食品在全面整顿的基础上采取了长效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备查审核和监督管理制度 ,经过实践 ,长效管理机制有利于生产经营 ,有利于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秩序 ,并已被厂方和商家认同 ,并积极宣传和参与 ,使绍兴市保健食品市场日趋规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肌间静脉增宽与膝关节镜术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从而肯定超声诊断下肢肌间静脉增宽在关节镜术中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体育医院2015年6月-2017年8月超声科接诊的388例创伤科入院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术前下肢肌间静脉内径大于5mm者为静脉增宽组共72人,术前下肢肌间静脉内径小于5mm为对照组共316人,观察术后有无血栓及凝血指标异常(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结果:术后1周内静脉增宽组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20.8%(15/72),均位于小腿,对照组无血栓形成,两组对象的血栓形成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随着静脉增宽程度增加,术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明显增加(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血栓组患者DD及FIB水平明显升高,PLT水平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血栓组比较,术后血栓组的FIB含量明显增高,而APTT水平明显减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肌间静脉增宽与术后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关系,随着肌间静脉宽度的增加,血栓形成率增加。住院患者的血凝指标也可以反映血栓形成情况,可以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准确识别急性中毒患者关键需求,针对性提出急性中毒救治改进措施,提升救治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对30例急性中毒患者针对服务需求进行问卷调查,以质量功能展开为基础,利用亲和图法将患者需求层次化,确定患者需求重要度,创建急性中毒患者救治质量屋,构建急性中毒患者救治质量需求与医疗服务质量改进要素的二维关系矩阵。结果:急性中毒救治质量改进要素重要度前6位依次为加强医护间合作、提高灌流前期准备及上机效率、提高家属满意度、促进中毒急救中心建设与规范化、提升医务人员急性中毒救治水平、优化急诊救治流程。以此为依据构建急性中毒一体化救治模式,并运用于临床实践,通过该模式的应用,实施后急诊救治耗时、入EICU至灌流上机耗时、入院至首次灌流上机耗时等,均显著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运用质量功能展开能确定影响急性中毒患者救治的关键因素,构建急性中毒一体化救治模式,能有效缩短患者首次开始血液灌流的耗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红细胞内锌原卟啉(ZPP)是机体受铅毒作用后的异常代谢产物。ZPP的浓度可代表铅对造血系统代谢的影响,是一个可靠、敏感的铅中毒早期诊断指标。为探讨本地区锌原卟啉正常值,对本市243名无职业性铅接触的健康成人作了ZPP测定。  相似文献   
6.
麻风手足骨骼的变化分特殊性和非特殊性两种;前者为麻风杆菌经血行侵入骨内引起麻风性骨炎、骨髓炎或麻风瘤;后者由神经营养障碍,软组织溃疡感染,血循障碍,代谢障碍,或机械性压迫作用等等因素引起骨的继发性改变,包括骨吸收破坏、增生、疏松、骨折及营养孔增大等等的变化。各种骨变化中以非特殊性的骨破坏和或吸收(以下简称吸收)最为重要,往往因手足骨的吸收或脱失造成肢体残废和丧失劳动力(图1)。因此,防治手足骨骼的吸收在麻风的防治上应占重要地位。本文将252例麻风手足X线片骨骼显示吸收的情况与神经损害和软组织溃疡的关系进行了调查,以探讨麻风骨吸收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8.
临床上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多采用辨证论治、内病外治、内外合治、中西医结合等方法.内外合治,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是中医治疗特色,采用中药口服、灌肠、外敷等综合治疗收到确切疗效.口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同时采用消癓通络中药保留灌肠及外敷.局部加热能增加药物的穿透力,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输卵管性不孕中医病机以瘀滞为主,亦有兼湿热,兼寒湿者,治疗上以解毒化瘀、消瘀行滞、散结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康复在急性重症脑损伤(SABI)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疗效。方法:50例SAB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肺康复治疗。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膈肌移动度以及氧合指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且观察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2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氧合指数较治疗前组内比较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康复能有效缩短SABI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膈肌移动度,但对氧合指数改善有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由缺血缺氧性脑病导致的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意识康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康复一科住院的46例由缺血缺氧性脑病导致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可能影响意识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植物状态持续时间(P 0. 001)、发病至神经康复时间(P=0. 001)、(CRS-R)评分(P=0. 016)、性别(P=0. 034)、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0. 016)、体感诱发电位(P=0. 002)和脑电图(P=0. 003)与意识恢复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植物状态持续时间(OR=1. 077,95%CI:1. 009~1. 148,P=0. 025)、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OR=15. 511,95%CI:1. 210~198. 833,P=0. 035)是意识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植物状态持续时间过长、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出现是影响缺血缺氧性脑病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意识恢复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