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ICU护士的死亡态度现状,为开展ICU护士的死亡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1月选取广东省8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331名ICU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331名ICU护士死亡态度5个维度条目均分分别为:自然接受(3.86±0.64)分、死亡恐惧(3.05±0.78)分、死亡逃避(3.03±0.80)分、趋近接受(2.75±0.74)分和逃离接受(2.63±0.87)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历及是否希望医院开展死亡教育课程的ICU护士,其死亡恐惧维度条目均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医院级别、婚姻状况、学历、是否经常讨论死亡及是否希望医院开展死亡教育课程的ICU护士,其死亡逃避维度条目均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护龄、学历、是否有丧亲经历、所在医院是否开展死亡教育、是否经常讨论死亡及是否希望医院开展死亡教育课程的ICU护士,其自然接受维度条目均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医院级别、是否有宗教信仰及是否有丧亲经历的ICU护士,其趋近接受维度条目均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护龄、ICU护龄、医院级别及是否有丧亲经历的ICU护士,其逃离接受维度条目均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31名ICU护士的死亡态度趋于正向,又存在矛盾心理。不同特征的ICU护士,其死亡态度不尽相同。建议开设死亡教育培训或讲座,针对不同特征护士的死亡态度采用针对性的对策,使其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及积极的死亡态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的研究方法,预测甘草附子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靶点,探究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甘草附子汤中包含的4种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其靶基因。GEO数据库下载类风湿关节炎数据,筛选差异基因(DEGs)并与甘草附子汤有效成分靶基因取交集,获得甘草附子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潜在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PPI网络分析得到甘草附子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关键靶点并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最后应用AutoDuck及PyMOL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其结合能力。结果: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包含药材节点4个,活性成分节点95个,作用靶基因节点44个。Network Analysis显示槲皮素、山萘酚、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柚皮素及芒柄花素为可能的关键活性成分。甘草附子汤活性成分作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可能主要通过IL-17 信号通路,TNF 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甘草附子汤中的活性化合物与关键靶点分子 MMP9、CXCL8、PPARG、EGFR具有较高的亲和力。结论:甘草附子汤中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与MMP9、CXCL8 、PPARG、EGFR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为研究甘草附子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分子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嗜碱粒细胞(basophil,BA)占外周血中有核细胞的比率不到1%,但其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脊椎动物中,进化上高度保守。既往,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BA 的重要生物学功能一直未得到重视。但近年随着 BA 表面标记的进一步确认、BA 特异性封闭抗体的产生以及体内特异性 BA 剔除小鼠等生物技术手段的发展,BA 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新近研究结果显示 BA 在固有免疫以及适应性免疫中均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多项研究显示 BA 是体内分泌初始 IL-4的重要亚群,在调控 Th1/Th2免疫失衡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BA 具有强大的抗原提呈作用。可有力诱导 Th0向 Th2分化发育。目前认为 Th1/Th2免疫失衡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本文综述 BA 在其发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