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特点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对365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行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主要并发症为胆道出血、感染、导管堵塞、胆瘘、支架再狭窄等。相应处理措施包括止血、抗感染、腹腔引流、支架再植入等。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方法,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穿刺单侧入路双支架植入术治疗左、右肝管同时受累的肝门部胆管梗阻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8例左、右肝内胆管同时受累的肝门部胆管梗阻病人,经皮经右肝或左肝单侧入路,通过在左、右肝管间和肝管、胆总管间植入金属双支架行胆管内引流,并结合抗肿瘤治疗。结果8例16枚支架全部放置成功,术后2周总胆红素由术前的(267.1±154.7)μmol/L下降至(61.2±13.4)μmol/L,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左、右肝管同时受累的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行单侧入路双支架植入技术并结合抗肿瘤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肝门部胆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Y"形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梗阻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材料与方法12例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分别在左右肝管植入"Y"形支架,2枚支架并行放置10例,经第一枚支架网眼放置第2枚支架2例,其中8例联合抗肿瘤治疗。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总胆红素术前(263.5±153.8)μmol/L,术后2周下降至(57.2±10.4)μmol/L,没有出现与植入支架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病例。结论 "Y"形支架植入可有效解除肝门部胆管梗阻,联合抗肿瘤治疗可提高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重视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的可能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对189例症状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其中男157例,女32例,年龄26 ~ 78岁,平均(51.2 ± 13.5)岁.135例随访3 ~ 63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率7...  相似文献   
5.
断层解剖学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断层解剖学教学实践,探索断层解剖学教学方法,培养更适合于临床需要的人才。方法 从教学模式、教材建设,及实地教学技巧等方面,介绍我校断层教学情况,提出有关断层学科发展的几点经验。结果 确立“局部解剖学一断层影像解剖学一局部解剖学”三步走教学模式。重视教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相结合;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断层解剖思维。结论 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是当前教学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6.
浅谈麻醉专业解剖学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麻醉解剖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深化教学效果。结果 授课班级共39人,其中90分以上13人(33%);80-90分17人(4_4%),60-80分9人(23%),及格率高达100%。结论 英汉双语教学法,广泛联系、师生互动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可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成人型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the aorta,Co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首选根治性手术治疗.近10年来,CoA的治疗方式逐渐由传统外科手术向腔内介入治疗转变[1],其中支架置入治疗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其疗效尚需进一步评估.2010年至2012年间我院共收治11例CoA患者,其中6例采用腔内介入方法成功治愈,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两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 )式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74例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结合补片成形术(PCEA)以及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ECEA)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行PCEA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ECEA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44.35±16.57)mL、手术时间(87.99±19.65)min、住院时间(15.87±4.59)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61.59±30.54)mL、手术时间(118.45±24.56)min、住院时间(16.86±5.49)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以及术后再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EA和PCEA 两种术式均能够起到较好的疗效,两者相比ECEA 具有更多的优势,但是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必须结合患者的颈动脉情况以及执刀医师的技术水平择优选择。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临床上导致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PE)的最主要原因.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可有效预防PE的发生,可回收式滤器由于其远期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部分可回收式滤器可能回收失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滤器倾斜、同收钩贴在血管上壁(简称回收钩贴壁).本中心共收治回收钩贴壁患者15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法的选择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16例经DSA确诊为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进行了经皮穿刺血管内治疗,其中椎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眼动脉瘤2例,颈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7例,分别采用了球囊,游离弹簧圈,MDS-N(机械解脱弹簧圈),GDC水解弹簧圈,Neuroform支架辅助水解弹簧圈栓塞技术.[结果]游离弹簧圈致密填塞6例,6例95%以上填塞,2例获90%填塞.2例行球囊载瘤动脉栓塞术.支架结合GDC或水解弹簧圈致密填塞4例,另4例应用水解弹簧圈有2例获致密填塞,2例获95%栓塞.除1例因术中游离弹簧圈脱入大脑中动脉术后出现轻偏瘫,其余病例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8例随访2个月至3年,无再出血或症状加重.[结论]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