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lnc RNA-T199678基因对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方法:用lnc RNA-T199678 smart silence转染SH-SY5Y细胞构建lnc RNA-T199678沉默细胞株,用过表达lnc RNA-T199678的质粒转染细胞构建lnc RNA-T199678过表达细胞株,通过q PCR实验验证细胞内lnc RNA-T199678的表达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变化。结果:q PCR验证发现lnc RNA-T199678沉默组中细胞内lnc RNA-T199678的表达明显低于NC对照组,lnc RNA-T199678过表达组中细胞内lnc RNA-T199678的表达明显高于NC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nc RNA-T199678沉默组细胞处于G0/G1期的比例减少,S期的比例增加。与对照组相比,lnc RNA-T199678过表达组细胞处于G0/G1期的比例增加,S期的比例减少。结论:靶向调控lnc RNA-T199678基因可调控SHSY5Y细胞周期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古国云  卢意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1733-1734
手背部和虎口部软组织缺损临床上较为常见,我科设计前臂骨间前动脉背侧皮支皮瓣逆行转位术一期修复缺损.自2005年以来应用该法治疗12例患者效果满意.除手术精细操作外,加强皮瓣血液循环观察和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有关手术后皮瓣血液循环的观察和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宝琴  梅志雄  兰叶  陆理娣  卢意 《全科护理》2016,(25):2618-2620
[目的]探讨孕期视频与现场模拟训练模式对初产妇产褥期母亲角色适应的影响.[方法]对照组188例选择未在我院常规产检,未参加孕妇学校讲座,临产后来我院分娩的初产妇,在产褥期住院期间给予口头和宣传册的健康宣教,观察组196例选择孕早期起在我院常规产检,并且参加了一系列孕期讲座,包括理论课程、视频播放及实操课程3种形式.在孕妇出院前和产后6周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母亲角色适应情况调查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评分为48.56分±8.78分,高于对照组42.21分±6.64分(P<0.01);两组产妇出院前EP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6周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视频与现场模拟训练模式对初产妇产褥期母亲角色适应具有积极影响,临床护士可对此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提高初产妇产褥期母亲角色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各种原因所致的大咯血在临床较常见.根据咯血量分为痰血、少量、中等量和大咯血,后者是临床常见急症,指日出血量在500-2000ml,或每次超过200ml.大咯血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病死率50%-100%[1].外科手术通过切除肺叶可达到根治目的,但禁忌症较多.我院开展介入治疗以来,使用明胶海绵栓塞出血支气管动脉,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淫羊藿及其拆分组配伍麻黄对冰水浴联合注射牛血清白蛋白所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模型大鼠的影响,探究淫羊藿配伍麻黄的利水作用及淫羊藿发挥利水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先将SD雄性大鼠置于代谢笼内适应性喂养3 d。随机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于实验第1~3天冰水浴至大鼠四肢僵硬先造成大鼠风寒感冒模型;再于实验第4天和第11天早上9∶00按150 mg·kg^-1给大鼠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空白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取造模成功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麻黄+生淫羊藿组,麻黄+多糖组,麻黄+非黄酮组,麻黄+大极性黄酮组,麻黄+小极性黄酮组。各组大鼠从实验第15天开始按照10 mL·kg^-1灌胃给予相应试剂,空白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灌胃20 d。收集实验大鼠第34天24 h尿液,大鼠处死后,测定尿蛋白、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指标含量。取肾脏组织用于做病理切片并于HE染色。结果麻黄+生淫羊藿组尿蛋白含量由显著性下降(P<0.05),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部分肾小球周围有少量的炎性细胞,炎性细胞浸润有所减轻。麻黄+非黄酮组血清肌酐、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显著性下降(P<0.05),尿蛋白、血清尿素氮水平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肾小球肿胀有所减轻,有囊腔变小。麻黄+大极性黄酮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肾小球依旧有肿胀,炎性细胞浸润减少。麻黄+小极性黄酮组血清尿素氮、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及显著性下降(P<0.01);肾小球肿胀有减轻,肾小球附近的炎性细胞浸润有减少。麻黄+多糖组肾小球依旧充血肿胀,依旧有炎性细胞浸润,有肾小管扩张。结论淫羊藿及其拆分组配伍麻黄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模型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为:麻黄+非黄酮组>麻黄+生淫羊藿组>麻黄+小极性黄酮组>麻黄+非极性黄酮组>麻黄+多糖组,淫羊藿主要利水作用物质基础为非黄酮成分。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8岁,腹部包块伴双下肢水肿2个月入院。体检:腹部膨隆,皮肤张力高,可扪及巨大包块。B超:腹腔内巨大囊性占位,内见细弱点状声影。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生品与炮制后的淫羊藿对肾阳虚水肿模型大鼠的作用,为阐明炮制前后淫羊藿治疗肾阳虚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氢化可的松联合盐酸多柔比星复制肾阳虚水肿大鼠模型,即造模第1,8天分别尾静脉注射盐酸多柔比星(3. 5 mg·kg-1),与此同时,连续14 d腹腔注射强化可的松注射液(3. 75 mg·kg-1·d-1)进行造模,造模结束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生淫羊藿组(204. 86 mg·kg-1),炙淫羊藿组(204. 86 mg·kg-1),同时设立正常组,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药物(10 m L·kg-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连续灌胃14 d。给药结束后,大鼠代谢笼法测24 h尿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液中尿蛋白的含量;血清中指标的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浆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含量;采用酶联免疫测定(ELISA)检测环磷酸腺苷(c AMP),环磷酸鸟苷(c GMP),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雌二醇(E2),睾酮(T)指标含量,取肾脏适量做苏木素-伊红(HE)染色病理切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从外观指标,生化指标,病理切片指标上均证明模型组大鼠处于肾阳虚水肿状态(P 0. 05,P 0. 01);与模型组比较,生淫羊藿给药组与炙淫羊藿给药组对肾阳虚水肿的外观指标与病理切片指标均有回调作用,且在生化指标上,生、炙淫羊藿给药组均能回调尿量,尿蛋白,SCr,BUN,c AMP/c GMP,E2,T指标(P 0. 05,P 0. 01),但是回调强度有所不同。生淫羊藿给药组极显著性回调尿量,尿蛋白,SCr,BUN(P 0. 01);炙淫羊藿给药组极显著性回调c AMP/c GMP,E2,T(P 0. 01)。此外,生淫羊藿给药组还可以回调ALB,TP(P 0. 05,P 0. 01),而炙淫羊藿给药组对这2个指标没有回调作用,炙淫羊藿给药组可以回调T3,T4,肛温(P 0. 05,P 0. 01),而生淫羊藿给药组对这2个指标没有回调作用。结论:生淫羊藿与炙淫羊藿给药组均可以治疗肾阳虚水肿,机制可能与改善阿霉素所致的肾小球足细胞损伤有关。生淫羊藿与炙淫羊藿治疗肾阳虚水肿侧重点有所不同,生淫羊藿性寒,更侧重于加强肾阳虚水肿大鼠的肾脏排泄功能来治疗肾阳虚水肿。炙淫羊藿经羊油炮制后产生了淫羊藿苷等物质,药性由寒转温,偏重改善肾阳虚水肿大鼠肾阳虚状态来治疗肾阳虚水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使用中药对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的影响,探讨使用中药是否对降低某些病种的医疗费用更具优势。方法:以宁夏13家综合公立医院住院患者的病案信息建立数据库,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中药的使用对住院费用的影响。结果:使用中药患者的平均住院费为8 276.24元,显著高于未使用中药的患者7 254.59元(P=0.000);当中药费占药费比例大于10%,使用中药患者的住院费用更低,且中药费比例越高住院费用越低;耳和乳突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以及起源于围产期某些情况的三类系统疾病患者使用中药治疗药费更低(P=0.000),中药费占药费比例最高的循环系统疾病中,无使用中药患者住院费是使用中药患者的2倍。结论:以中医药为主的治疗才能充分发挥中药在循环系统引发的慢性疾病等优势病种中的治疗及价格优势。  相似文献   
9.
卢意 《现代临床医学》2016,42(5):358-359
探讨腮腺区良性病变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腮腺良性病变的诊断水平。回顾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9例病例中,腮腺多形性腺瘤6例,腺淋巴瘤5例,淋巴囊肿3例,嗜酸性腺瘤1例,干燥综合征1例,炎性包块2例,血管瘤1例。术前正确诊断14例,准确率73.68%。结合腮腺病变临床资料及多期增强CT扫描图像,能够在术前对此类病变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见鼻副窦病变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增进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提高鼻窦内镜手术的疗效,降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10例常见鼻副窦病变的影像学资料.结果:一般炎性病变45例,为窦腔内密度较均匀软组织影;单纯性鼻息肉17例,鼻息肉伴黏液潴留囊肿19例,呈球形肿物,边缘光滑;真菌性鼻窦炎12例,表现为窦腔内不均匀软组织影,可见斑片状或破棉絮样高密度影,多呈中央性分布,3例伴上颌裂孔区域的骨质破坏;肿瘤17例,为窦腔内膨胀性生长块影伴窦壁不同程度骨质破坏.结论:CT是诊断鼻副窦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能清楚地显示病灶以及受累的程度、范围,为临床分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