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皮针在小儿胸骨骨髓穿刺中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就诊、需骨髓检查的患儿60例。采用8号头皮针接10ml注射空管作穿刺针,首选胸骨为穿刺部位,以此作为实验组。对照组60例患儿行传统小儿骨髓穿刺。结果实验组1次性成功率为95.0%,总成功率为98.3%,对照组1次性成功率为83.3%,总成功率为93.3%,两组均无意外或感染发生。两组1次性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S),两组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应用头皮针进行胸骨骨髓穿刺,具有1次性穿刺成功率高、易被患儿家属接受、创面小、疼痛少、安全性大、容易操作、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诊断为HIE的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高压氧联合护理干预)70例和对照组54例进行治疗,并行NBNA20项神经行为评分、精神运动发育商(DQ)评估和伤残率比较,判断疗效.结果 新生儿期NBN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DQ评分和伤残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早期护理干预综合治疗HIE,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HIE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对卵清蛋白(OVA)致敏大鼠肠道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3周龄Sprague-Dawley(SD)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双歧杆菌组.双歧杆菌组取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按1.5 mg/g用无菌生理盐水溶解后灌胃,正常埘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3周.双歧杆菌组和阳性对照组采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法建立食物致敏模型,于灌胃3周后开始,分别于第1大和第15天予含10μg OVA及1 mg Al(OH)3的无菌生理盐水0.5 ml腹腔注射进行基础致敏和强化致敏.在强化致敏后第5、9、13、15天以含OVA 500μg的无菌生理盐水0.5 ml灌胃对大鼠进行激发.正常对照组按以上时间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假敛敏及假强化.留取24 h尿液检测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L/M)以了解肠道通透性;空肠标本行HE及甲苯胺蓝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并计算完整肥大细胞的百分率,透射电镜观察肠黏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双歧杆菌组24 h尿L/M(0.068±0.008)低于阳性对照组(0.131±0.012,P<0.05),但高于正常对照组(0.027±0.004,P<0.05).HE染色和甲苯胺兰染色可见双歧杆菌组大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局灶性坏死、脱落,固有层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小肠肥大细胞聚集和脱颗粒现象较阳性对照组缓解.结论 双歧杆菌对卵清蛋白敛敏大鼠肠道黏膜屏障有一定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GRIN1基因突变相关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例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资料,对2例患儿及其父母进行靶向基因测序(TGS).结合文献分析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结果 2例患儿均表现为精神发育迟缓、语言落后、运动落后,无特殊面容,无癫痫,其中1例合并矮小症.TGS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洛阳地区儿童急性中毒的发生情况及中毒产生的相关因素,为儿童急性中毒提供必要的预防性手段和干预措施。 方法 收集2012-2016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洛阳地区儿童急性中毒病例相关资料,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急性中毒儿童中毒特征。 结果 2012-2016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收治了675例儿童急性中毒病例。儿童急性中毒呈现较为显著的年龄特征,主要发生在幼儿和学龄前期,分别为297例(44.0%)和194例(28.7%);农村儿童居多550例(81.5%);城市中毒主要为药物占52.0%,农村中毒主要为农药和药物,分别占27.1%、22.4%。城市和农村患儿中毒后处理时间有一定的差别,中毒发生2 h内到医院就诊者城市比例高于农村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P<0.05);中毒原因误服为主487例(77.3%);中毒物质的主要类别是药物、农药、鼠药,分别为188例(27.9%)、157例(23.3%)、83例(12.3%);中毒主要经消化道侵入体内占77.3%;经过积极综合治疗,大部分中毒患儿结局良好:治愈640例(94.8%),好转18例(2.7%),未愈13例,死亡4例。 结论 急性中毒多见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农村为主,通过消化道误服药物、农药、鼠药是引起儿童急性中毒的因素,因此应重视儿童监护人对儿童养育照顾及妥善保存家庭药物、农药化工用品等,以减少儿童急性中毒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皮针在小儿胸骨骨髓穿刺中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就诊、需骨髓检查的患儿60例。采用8号头皮针接10ml注射空管作穿刺针,首选胸骨为穿刺部位,以此作为实验组。对照组60例患儿行传统小儿骨髓穿刺。结果实验组1次性成功率为95.0%,总成功率为98.3%,对照组1次性成功率为83.3%,总成功率为93.3%,两组均无意外或感染发生。两组1次性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头皮针进行胸骨骨髓穿刺,具有1次性穿刺成功率高、易被患儿家属接受、创面小、疼痛少、安全性大、容易操作、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小儿囊肿性肾病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囊肿性肾病的常见病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本院1995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47例囊肿性肾病患儿。男31例,女16例;诊断时年龄1h~14岁;回顾分析其病因和临床特点。结果遗传性21例(44.68%)。包括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RPKD)16例(34.04%),肾单位肾痨(NPH)5例(10.64%);发育异常24例(51.07%)。包括髓质海绵肾(MSK)13例(27.66%),囊肿性肾发育不良(CRD)10例(21.28%)及孤立多房性肾囊肿(SMC)1例(2.13%);获得性2例(4.25%),均为单纯性肾囊肿(SRC)。16例ARPKD囊肿分布于皮质和髓质,肾衰竭12例(75%),肾脏外损害9例(56.25%)。5例NPH囊肿分布于皮髓质交界处,肾衰竭5例(100%),缺血性视网膜炎致盲1例(20%)。13例MSK囊肿局限于肾锥体,各有3例(23.08%)表现为继发性肾结石、泌尿系感染(UTI)和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另2例(15.38%)表现为继发性肾积水,肾衰竭2例(15.38%)与病程长、结石并反复感染有关。10例CRD均为单肾囊性变,表现为腹部包块7例(70%),宫内诊断5例(50%)。SRC2例和SMC1例均为局灶性肾囊肿,仅表现为腹部包块,手术切除后痊愈。结论小儿囊肿性肾病以遗传性及发育异常性疾病为主,常见病因有ARPKD、NPH、MSK和CRD;ARPKD和NPH为进行性肾衰竭或肾外病变,预后差;MSK和CRD属肾脏发育异常,尽早诊断和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增强临床医师对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KD)的认识,以提高诊治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 对我科收治并误诊的10例不完全K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0例在我院和外院均误诊,分别误诊为呼吸道感染、颈部淋巴结炎、急性感染、败血症及药疹,误诊时间3~7d.通过严密观察病情结合相关医技检查结果,均明确诊断为不完全KD.结论 临床接诊发热、皮疹、颈淋巴结增大等症状患儿,应仔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注意运用一元论的诊断思维,抓住出疹性疾病、局部淋巴结炎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与本病的鉴别诊断要点,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9.
徐伟  卢亚亚 《现代保健》2011,(35):48-49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诊断为HIE的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高压氧联合护理干预)70例和对照组54例进行治疗,并行NBNA20项神经行为评分、精神运动发育商(DQ)评估和伤残率比较,判断疗效.结果 新生儿期NBN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DQ评分和伤残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早期护理干预综合治疗HIE,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HIE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经过病原学确诊的10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均起病较缓慢、病史长.确诊依据脑脊液真菌涂片、培养或隐球菌抗原检查.症状以发热、头痛为主,头部影像学检查以脑室扩大、脑积水为主.治疗采用两性霉素B静滴,5-氟胞嘧啶口服,辅以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等药物治疗.10例患儿痊愈4例,病情明显好转4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结论:儿童新型隐球脑膜炎起病缓慢,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可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对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时,应该积极新型隐球菌相关辅助检查,尤其是脑脊液检查.儿童新型隐球菌脑炎预后不良、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