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脑外伤及脑出血病的日渐增多,气管切开术在脑外科也相继增多,而气道湿化尤其重要。临床上以传统方法即用注射器套针头手工滴入法一直沿用,但此方法存在着护士工作量大,湿化液易被污染且滴入不均匀而导致痰液黏稠不易吸出,而造成感染或感染加重的弊端。因此我院自2005年2月开始,使用电子输液泵代替注射器手工滴入,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留置尿管拔管前注入庆大霉素防尿潴留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减少脑血管意外患者因长时间留置导尿拔管后导致尿潴留的发生。方法 :将入院后已行留置导尿的 12 5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在患者拔除导尿管注入庆大霉素。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方法拔管。结果 :实验组排尿成功率为 92 .3% ,对照组为 5 8.3% ,两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 (χ2 =2 6 .2 6 ,P <0 .0 1)。结论 :用实验组方法拔除导尿管有预防尿潴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匡莲花 《中国当代医药》2013,(32):132-133,135
目的 探讨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患者实施术前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情况.方法 对2012年10月~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术前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并运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情况的改变.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较对照组及干预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焦虑程度减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6.
随着脑外伤及脑出血病的日渐增多,气管切开术在脑外科也相继增多,而气道湿化尤其重要.临床上以传统方法即用注射器套针头手工滴入法一直沿用,但此方法存在着护士工作量大,湿化液易被污染且滴入不均匀而导致痰液黏稠不易吸出,而造成感染或感染加重的弊端.因此我院自2005年2月开始,使用电子输液泵代替注射器手工滴入,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方莪术油栓辅助宫颈电切术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应用复方莪术油栓辅助宫颈电切术治疗的重度宫颈糜烂患者84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一时间我院仅行宫颈电切术治疗的重度宫颈糜烂患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 05),但是观察组治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 复方莪术油栓辅助宫颈电切术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心理干预减轻肿瘤化疗患者副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性对恶性肿瘤化疗副反应的护理,护士多按医嘱被动实施无言操作、给予对症药疗护理,忽视对“人”整体需求,即见病不见人,当患者出现化疗副反应时,其情绪低落,甚至终止化疗,导致病情加重。笔者自2000年1月-2002年12月对100例恶性肿瘤需接受化疗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日常的诊疗过程中常常需要静脉采血做化验,尤其是碰到小儿或抢救病人时外周血管通常不易采到足够的血量做标本,往往需要作股静脉穿刺才能达到目的,而传统方法是用注射器穿刺的,此方法由于进针后看不到回血,有一定的盲目性故成功率较低,因此笔者采用改良后(即一次性静脉采血针与带负压的试管相连)方法进行股静脉穿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对防止呼吸道粘膜干燥、痰液粘稠不易排出及预防肺部感染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临床上如何保证病人气道的有效均匀湿化尤其重要。传统方法是:用注射器将湿化液(生理盐水、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手工间断从内导管中滴入,但在临床上的确很难做到.以2—3滴份钟(正常成人250ml/日)的速度均匀滴入。因此,本人利用输液泵以每小时10ml的速度滴入。其方法是:在输液泵的注射器上连接一根连接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