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一个国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档案室,必须从科技含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上与“三甲”医院相匹配,以适应“三甲”医院各方面工作的需要,并积极主动服务于“三甲”医院。2001年底,我室顺利地通过了“国家二级科技档案室”的验收。从升级工作的开始至验收过硬关,笔者感触颇深,特拟此拙文,以抒己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输尿管硬镜经术中胆总管切开处清除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电视输尿管硬镜经术中胆总管切开处清除肝内外胆管结石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一次性取净28例(93.3%),2例基本取尽,有效率100%。手术时间30~75 min,平均45 min。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应用输尿管硬镜经术中胆总管切开处清除肝内外胆管结石,不仅微创、高效、快速,而且安全可靠,是术中清除肝内外胆管结石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2007年1~8月,我们对微分化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0)3例进行了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和免疫学特征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蜿蜒曲折日夜奔赴向前的清江之滨,在阻隔着巴人向外眼光和脚步的武陵山脉中,有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明珠,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她就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而她的领头雁,却是土生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土家汉子——廖康恕。  相似文献   
5.
刘铁强  侯丹丹 《现代医院》2013,13(7):F0002-F0002,I0001,I0002
恩施州中心医院化于武陵山区腹地,根植于家族、苗族敦厚的文化沃土之中。1998年10月,由恩施州人民医院与州民族医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恩施州唯一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重组后的恩施州中心医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义化精髓,肩负着武陵山医疗中心的重任,以“办人民群众满意的医院”为发展目标,以情系群众,服务群众,关爱群众为服务宗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HLA全相合移植(HLA-identical nonmyeloablative allogeneic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iNAHSCT)和单倍体相合移植(HLA-haploidentical nonmyeloablative allogeneic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iNAHSCT)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性,用流式细胞微珠阵列法(flow 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20例白血病患者移植前后不同时间点IL-2、IL-4、IL-6、IL-10、TNF-ɑ、γ-IFN、IL-17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IL-2分别在iNAHSCT及hiNAHST后1周、2周起表达上调,两类移植各时间点比较无差异(P〉0.05);γ-IFN都在移植后4周起上调,两类移植后的浓度无差异(P〉0.05);IL-4在iNAHSCT及hiNAHSCT中分别于移植后2周、移植后1周起增高,iNAHSCT的IL-4浓度高于hiNAHSCT(P〈0.01);IL-6在iNAHSCT及hi-NAHSCT中分别在移植后1周、移植后2周起上调,移植后4周为峰值,且hiNAHSCT的IL-6浓度高于iNAHSCT(P〈0.02);IL-10在iNAHSCT、hiNAHSCT中分别于从移植后1、2周起增高,iNAHSCT中IL-10的表达高于hiNAH-SCT(P〈0.05)。TNF-ɑ在hiNAHSCT中从移植后1周、在iNAHSCT中从移植后2周起上调;hiNAHSCT中TNF-ɑ增高的幅度高于iNAHSCT(P〈0.01)。IL-17分别于hiNAHSCT及iNAHSCT后移植后1周、移植后4周时增高,hi-NAHSCT IL-17增高的幅度高于iNAHSCT的(P〈0.05)。结论:两类移植后所检测到的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增高,移植后4周为峰值。IL-6、TNF-ɑ、IL-17在hiNAHSCT中增高明显,而IL-4,IL-10在iNAHSCT中增高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肠型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患者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骨髓象的动态变化。方法分别对两例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常规瑞氏染色.每份样本在显微镜下计数200个有核细胞.分析骨髓各系统各阶段细胞数量和形态学改变。结果病例A(肠型放射病)较病例B(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在受照后的骨髓损伤更严重。病例A于半相合移植后+7d.骨髓涂片只找到15个有核细胞,但可见中幼粒细胞,移植+14d后骨髓粒系、红系、巨核系均恢复造血功能。但未见产板巨核细胞。病例B于全相合移植后+7d,骨髓粒、红两系恢复,移植后+14d骨髓三系均恢复,各阶段细胞比值大致在正常范围。结论两例急性放射病患者在受照后骨髓损伤严重.但经半相合和全相合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均在移植后2周骨髓恢复造血.  相似文献   
8.
医院档案管理规范化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医院档案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只起凭据作用,它还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是医院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在我院,档案信息是一种被充分重视的信息.因此,改革旧的档案管理方法,扩大档案信息的源头,广泛收集整理档案信息资料,不断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为各业务科室提供更完善的服务,不断探索档案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是我们档案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IL-21单独或联合IL-15/IL-2对G—CSF动员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PBMNC)体外增殖和抗瘤活性的影响,评价IL-21及相关细胞因子组合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可行性。应用IL-21单独或联合IL-15/IL-2体外培养G—PBMNC,用CCK-8法进行细胞增殖分析;以白血病细胞株K562为靶细胞。用CFSE/PI流式双染法检测其对肿瘤的杀伤作用;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细胞表型。结果显示:培养72小时后单独IL-21因子组对靶细胞杀伤活性与IL-2结果相近;当效靶比为25:1时IL21+IL15/IL21+IL15+IL2组与IL21+IL2组相比杀伤能力有显著增强(P〈0.05);效靶比50:1时,细胞因子联合应用组均显著高于细胞因子单独应用组(P〈0.05),以IL21+IL15+IL2诱导效果最佳。复苏冻存的G-PBMNC处理结果与新鲜的G—PBMNC结果基本-致。细胞因子组和对照组相比CD3、CD4和CD8抗原表达有所增加,以IL21+IL15组的CD4、CD3^- 56^+和CD3^+56^+抗原表达增加最为显著(P〈0.05)。结论:IL-21可增强G—PBMNC的体外杀伤活性,联合IL-15可更显著提高G—PBMNC的抗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是急性辐射损伤治疗的首选药物,但其在促进粒系造血恢复的同时能否促进辐射损伤后中枢免疫功能恢复尚不清楚。文中以亚致死量辐射损伤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G-CSF对急性辐射损伤后胸腺输出功能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50只给于6.0 Gy60钴一次性全身照射后随机均分为2组。G-CSF组小鼠给予重组人G-CSF 100μg/(kg.d)皮下注射,连续14 d;对照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皮下注射,连续14d。照后30d、60d分别利用流式细胞仪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初始T淋巴细胞比例以及胸腺细胞中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 cell receptor rearrangement excision circles,TRECs)拷贝数,判断胸腺输出功能。结果照后30 d,G-CSF组小鼠外周血中初始T淋巴细胞比例G-CSF组(3.5±0.9)%与对照组(1.3±0.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信号结合T细胞受体删除环(signal joint T cell receptor rearrangement excision circles,sjTRECs)拷贝数G-CSF组(6450±78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630±595),P<0.05。但照后60 d 2组上述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CSF可在急性辐射损伤后早期增加胸腺输出功能,促进中枢免疫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