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采用MAST-QUADRANT可扩张微创通道管系统单切口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06-2013-06对32例在微创通道下行减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对比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椎间隙高度评价疗效,采用Bridwell标准评价植骨融合率。结果手术时间为145±29 min,出血量(180±96)ml,所有患者均未输血;2例患者出现硬脊膜损伤,发生并发症2例(6.2%)。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8.6个月,VAS评分由术前(6.9±1.4)分、术后7 d(2.5±0.7)分、末次随访(2.3±0.4)分,VAS评分术前和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DI指数术前和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植骨融合率均为100%,内固定及椎间融合器位置良好,随访期间无融合器松动、脱落、钉棒断裂,椎间隙高度无丢失。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 Nab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19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0.6%(29/32)。结论手术适应证掌握恰当,MAST-QUADRANT可扩张微创通道管系统技术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笔者于2010年10月收治1例胸9在至腰2椎棘突骨折患者,行钉绳系统内固定治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因砸伤致胸腰部疼痛伴功能障碍9h入院。专科查体:脊柱无明显畸形,右侧腰背部见皮肤擦伤,胸8至腰3棘突压痛,竖棘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3.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复杂胫骨近端骨折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复杂胫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8月至2008年6月应用LISS治疗复杂胫骨近端骨折28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12~26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3.6周(12~17周)。患者完全负重时间平均14.2周(11~18周);所有病例无感染、断钉、钢板断裂、固定失效等并发症。按照HSS评分:优20例,良4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 LISS固定牢靠,能够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和功能恢复,是治疗复杂胫骨近端骨折的理想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2005年3月至2008年6月,本科以闭合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尺骨鹰嘴骨牵引加石膏托外固定、经皮穿针内固定及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86例。结果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21个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33例,疗效优26例;经皮穿针交叉固定治疗12例,疗效优12例;骨牵引配合手法复位加石膏托外固定治疗20例,疗效优14例;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19例,疗效优16例;截骨矫正肘内翻治疗2例,疗效优2例。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首选方法,如能灵活掌握适应症,其他几种治疗方法亦可达到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前侧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3年10月采用经皮前侧入路MIPPO技术治疗20例肱骨干中下段闭合性粉碎性骨折临床资料,男性1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7.3岁(33~62岁),观察治愈率、平均愈合时间等,采用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标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肩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桡神经功能术后无恶化,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8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显示:优18例,良2例。结论在肱骨干中下段经前侧入路的MIPPO技术安全、易操作,严格的病例筛选是MIPPO技术治疗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一期经椎弓根截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收治52例胸椎结核患者,病灶侵犯1个椎体14例,2个35例,3个3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18例,脊柱后凸畸形21例。术前、术后按标准化疗方案进行化疗。通过经椎弓根截骨的方式进行病灶清除,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病灶清除后采用结构性支撑,19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33例采用椎间融合器填充自体髂骨骨粒行椎间融合,记录术后后凸角、神经功能及融合率,监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3.8个月,手术时间96~175 min,术中出血量200~600 ml,均未输血;发生并发症5例(9.6%),1例出现硬脊膜损伤,3例窦道形成,1例合并肺部感染。共18例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有3例B级术后恢复至C级1例、D级2例;11例C级恢复至D级3例、E级8例;4例D级全部恢复至E级。后凸角度矫正率术后为86.3%,末次随访时为79.6%。术前和术后1年比较,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ESR为5.9~16.1 mm/h、CRP为4.5~10.0 mg/L。随访1年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治愈率为100%。结论在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该术式能满意地清除病灶、椎体间植骨,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应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64例,术后神经功能、Cobb's角及椎体高度恢复良好.AF系统能准确恢复脊柱的生理弯曲和高度,使椎管有效减压,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后外侧入路小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后外侧小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平均随访12.4个月,复查X线片未见人工关节松脱,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