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拟黄芪当归四逆汤治疗尿道炎后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黄芪当归四逆汤治疗尿道炎后综合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开放性对比研究观察,治疗组58例用黄芪当归四逆汤,1剂/d,分2次服用;对照组33例服用洛沃克(盐酸黄酮哌酯片)(海王药业提供)0.2g,3次/d,连用1个月后评价。结果 黄芪当归四逆汤组治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洛沃克组,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5)。治疗组几乎没有不良反应,对照组有轻度不良反应,持续时间较短。结论 黄芪当归四逆汤治疗尿道炎后综合征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2003-10~2006—08我们对收治的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抢救失血、休克同时,应用鼻饲或口服凝血酶(长春海王药业生产,500U/支),并与常规静点止血敏、止血芳酸每日一次,加服甲氰咪胍组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心率及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方法 将150例VMC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1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2组儿童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24 h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以及醒时和睡时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并分析HRV.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同年龄段的患儿24 h最慢心率及平均心率均显著加快;8~16岁患儿24 h最快心率显著减慢.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同年龄段的患儿醒时及睡时最慢心率均显著加快;仅8~16岁患儿睡时及醒时最快心率显著减慢.除2组4~7岁患儿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之间无显著差异以外,观察组各年龄段HRV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VMC患儿不同年龄段的最慢心率及平均心率均增快,年龄偏大的患儿最快心率减慢;各年龄段HRV指标普遍降低.将心率及HRV结合起来可更全面、更客观地指导VMC诊断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安黛青微丸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儿科常见病,约占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10%~15%,是由细菌感染所致,若不及时治疗易并发鼻窦炎、中耳炎、颈淋巴炎等.以往临床医生一般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由于目前细菌的耐药性不断扩大,使患儿病程延长,治疗效果欠佳.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30例,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的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肢体离断伤均有大血管损伤,具有创伤重,失血多等特点,易丧失抢救时机而导致严重后果。我院自1979年1月至1990年底共收治此类伤员57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44例,女13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70岁。致伤原因:全部为火车压轧伤。其离断肢体81个,其中,双下肢或一侧上下肢计24例(43.10%)合并休克48例(84.2%),合并其它脏器损伤24例(42.1%)。本组均在伤后2小时内来院。  相似文献   
6.
<正> 我们临床所见危重症种类虽然很多,但较多见的是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这也是直接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类病人,我们的措施是:各科协作,紧急气管切开。我院自1981年1月至1990年未,对危重病人抢救中,共实行气管切开术44例。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以发热呕吐为首发症状的重症心肌炎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5岁。主因发热2 d、呕吐1 d、咳嗽伴气促4 h于2006-07-03入院。无诱因发热,体温波动于38.5~39℃之间,最高时达40℃,发病第2天出现呕吐,食入即吐,伴尿少,于当地医院补液治疗好转。4 h前突然出现喉中有痰,伴单声咳嗽、气促,呈进行性加重。呼吸困难、缺氧发绀,肺部湿罗音。初诊为肺炎,给予抗感染及NCPAP呼吸支持。病情无好转,立刻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清理气道可见粉红色泡沫痰,量少。查体:T37.9℃,P 170次/m in,R 50次/m in,BP 92/60 mm Hg(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ABO溶血病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检查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本院5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儿之母均为O型血,子为A型血28例(50.0%),B型血28例(50.0%);生后36小时之内出现黄疸者40例(71.2%),多数黄疸程度较轻,但仍有11例(19.6%)为重度黄疸(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部分病例伴有贫血、惊厥等表现.三项血清学诊断试验中最有诊断意义的试验是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高达100%;采用了蓝光照射加其它药物综合治疗,达到很好的效果.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病以黄疸为突出症状,可伴有贫血等其他临床表现,综合治疗效果较好,抗体释放试验有助于早期诊断及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9.
我们临床所见危重症种类虽然很多,但较多见的是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这也是直接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类病人,我们的措施是:各科协作,紧急气管切开。我院自1981年1月至1990年未,对危重病人抢救中,共实行气管切开术44例。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