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分析动脉瘤颈部形态对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脑梗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3例经显微夹闭术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前通过CTA确定动脉瘤体形态和颈部形态。据动脉瘤颈部形态是否规则将动脉瘤分为两组,然后据术后是否出现脑梗死将动脉瘤分为两组,分别将两组间的动脉瘤形态和临床指标进行分析,其中术后相关脑梗死的预后因素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分析确定。结果:203例破裂动脉瘤中动脉瘤形态不规则81例,规则122例。动脉瘤颈部形态不规则65例,形态规则138例。发生术后相关脑梗死40例,总的脑梗死发生率19.7%。动脉瘤颈部形态不规则的动脉瘤伴有较高的瘤体形态不规则出现率(χ2 =37.494,P<0.001)、术中破裂率(χ2=11.604,P=0.001)、临时载瘤动脉使用率(χ2=59.286,P<0.001)和术后脑梗死发生率(χ2 =21.262,P<0.001)。多变量分析中不规则颈部形态(OR=3.023,95%CI=1.291~7.075,P=0.011)和术中载瘤动脉瘤临时阻断(OR=2.762,95%CI=1.152~6.622,P=0.023)是术后发生脑梗死的相关预后因素。结论:显微手术夹闭颅内破裂动脉瘤中动脉瘤颈部形态不规则和术中载瘤动脉瘤临时阻断是发生术后相关脑梗死的相关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并探讨肱踝指数(ABI)、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OD)FontaineⅡ期及以上分期中的评估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FontaineⅡ期及以上分期PAOD患者31例(患肢36侧),对其ABI值、下肢动脉CTA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统计学对照分析,分别计算ABI值、CTA对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与DSA对照,以ABI 0.9为阈值,ABI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86%、100%、83.33%、100%、14.29%;以动脉管径狭窄50%为阈值,CT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6.36%、97.89%、95.24%、100%。结论:对于FontaineⅡ期及以上分期PAOD的血管狭窄度的判断,ABI具有较高特异性,CTA具有更高敏感性及准确性,二者联合应用可为PAOD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准确可信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3D成像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螺旋CT对45例中央型肺癌行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阴影显示法(SSD)重建及最大强度投影(MIP)重建。进行3D图像分析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45例中央型肺癌,MPR与SSD示15例支气管呈刀鞘状或鼠尾状,表面凹凸不平;10例腔内堵塞,呈盲端;8例肿块压迫、破坏支气管呈弧形压迹并向对侧移位;7例腔内结节状隆起;5例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MIP示肿块呈类圆形、不规则形、结节形,边缘凹凸不平、大小不等分叶及棘状突起。19例与纵隔呈钝角,广基底相连,其中6例肿块侵入纵隔血管间隙;14例与纵隔呈锐角相交;12例与纵隔分离。16例增强扫描,有9例肺动脉管壁受侵包绕。结论:螺旋CT3D成像是诊断中央型肺癌不可缺少的方法,是创伤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补充方法。对中央型肺癌术前定位、分期及制定手术计划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0例,共21个病灶。全部病例均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有关文献并回顾分析其CT征象。结果瘤体通常较大,多大于5cm,呈圆形或类圆形,中等密度,常伴有囊变、坏死、出血,肿瘤强化明显。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征象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多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0例,共21个病灶。全部病例均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有关文献并回顾分析其CT征象。结果瘤体通常较大,多大于5cm,呈圆形或类圆形,中等密度,常伴有囊变、坏死、出血,肿瘤强化明显。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征象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多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是肾脏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大部分病例中因其含有脂肪组织得以诊断明确.但其中少数可仅含少量脂肪或无脂肪组织其影像学表现和肾癌极为相似,常常误诊.作者收集我院2009年收治的11例RAML病例,共12个病灶,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通过分析其CT影象学特征,旨在提高其诊断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行分析30例肋骨骨折病人,应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SSD、VR、MIR、CPR),并与平片及常规CT检查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SSD、VR、MIR、CPR后处理技术多项联合,并结合横断图像,可以明确诊断肋骨骨折部位及类型,并可显示肋软骨骨折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应作为肋骨骨折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影像重建技术与口腔全景片对颌骨埋伏牙的诊疗价值。方法对22例患者先应用口腔全景摄片,再用16层螺旋CT作精细扫描,并采用多种重建方法进行重建。结果 22例患者共42颗埋伏牙,上颌22颗下颌20颗,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埋伏牙的形态、唇腭向位置、萌出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 16层螺旋CT重建可准确有效的诊断埋伏牙,弥补了传统X线片的不足,可用于骨内埋伏牙外科处理和正畸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下心肌桥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157例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肌包绕壁冠状动脉情况分为A组(不完全型,55例)、B组(浅表型52例)和C组(纵深型,50例),比较3组心肌桥长度、管腔狭窄变化情况及包绕程度与心肌桥厚度间的关系.结果 C组壁冠状动脉长度(17.3±6.7)mm,壁冠状动脉横向狭窄率22.6%,纵向狭窄率28.2%,均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CT能够为心肌桥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即心肌桥厚度与壁冠状动脉长度间存在相关性,不同包绕程度心肌桥的壁冠状动脉在横向、纵向上的管腔狭窄度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在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使用CT和MR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均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来我院医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共45例.全部患者均接受CT和MR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胃肠道间质瘤患者CT和MR影像学表现和诊断准确性.结果:4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检查得到证实,其中28例肿瘤位于胃部,10例肿瘤位于空肠,4例肿瘤位于食管,3例肿瘤位于食管;21例为外生型,10例为内生型,14例为内外生长型;7例定性为良性肿瘤,10例定性为潜在恶性肿瘤,28例定性为恶性肿瘤.通过CT和MR平扫,均可显示出病灶部位存在坏死、出血、囊变以及点状钙化特征,进一步增强可见良性肿瘤均匀强化,恶性肿瘤未均匀强化,肿瘤向附近组织侵犯.CT检出5例良性肿瘤,5例潜在恶性肿瘤,18例恶性肿瘤,定性准确率为62.22%(28/45).MR检出6例良性肿瘤,6例潜在恶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定性准确率为71.11%(32/45).CT和MR在诊断准确率上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CT和MR均存在明显的影像学特征,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应用价值明显,值得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