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肾移植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肾移植后肺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临床证实的肾移植后肺部感染患者的常规CT、HRCT以及后处理重建图像资料(MPR、MIP、MinIP、VR)胸部CT征象的显示及分布.结果 39例患者明确病原体,其中以混合感染(18/52)最多,细菌感染(13/52)次之,真菌(4/52)与CMV感染(4/52)较少.后处理重建图像的小结节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CT、HRCT(P均<0.05),对于其他征象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有助于病灶范围显示.结论 MSCT各种后处理重建有助于显示肾移植后肺部感染所致实质、气管、血管改变;增强后血管重建有助于曲霉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CEA、CA199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中检测值的表达与变化,分析其对新辅助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放疗科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6例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国际抗癌联盟和美国肿瘤联合会联合制订的TNM分期法,66例患者中Ⅱ期19例,Ⅲ期37例,Ⅳ期10例。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清CEA、CA199水平检测,均行CT或MRI等相关影像检查,术后病理结果按照病理消退TRG分级标准进行评估。66例患者均行新辅助治疗(术前同步放化疗)后4~8周进行手术。结果 CEA、CA199水平的表达在临床分期中存在显著差异(P<0.01);CEA、CA199水平的表达在局部晚期直肠癌中无相关性(P>0.05);新辅助治疗结束后CEA、CA199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新辅助治疗前的血清CEA水平是影响治疗转归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CEA、CA199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行术前同步放化疗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判断、病情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和单纯放疗治疗术后存在中危因素子宫颈癌患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10例子宫颈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 术后病理符合Sedlis标准, 依据辅助治疗方式分为单纯放疗组(100例)和同步放化疗组(110例),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的3年、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82.8%、80.6%和81.5%、77.4%, 两组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 P=0.591);3年、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88.5%、86.4%和86.7%、82.6%, 两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 P=0.443)。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0%(8/100)和9.1%(10/11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 P=0.778);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1.0%(11/100)和12.7%(14/11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 P=0.699);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的骨髓抑制发生率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8月~2017年12月全麻下PPECD治疗37例CSR,比较术前、出院时及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分级、颈椎动力位片和MRI评估疗效。结果37例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围术期神经症状加重、脊髓损伤、血管损伤、脑脊液漏、感染等围手术期并发症。37例平均随访21.7月(13~50个月),出院时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2.1±0.6)分和(1.6±0.7)分,显著低于术前(6.2±1.0)分(P均=0.000);末次随访时NDI(14.3±3.9)%,显著低于术前(50.8±9.1)%(t=21.025,P=0.000)。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优24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94.6%,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未显示明显颈椎失稳。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PPECD治疗CSR微创、安全,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刘楷  张祖尧 《中成药》1993,15(10):32-33
使用气相色谱仪对产品进行分析鉴定,对产品中5个主要组分进行内标法和归一化法定量分析,重复性与准确度好,使用填充柱,价格便宜、容易制备。  相似文献   
6.
食物源性寄生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主要是由于摄入未熟的感染了寄生虫的鱼、肉、虾、蟹等引起.为了解武汉市食物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和传染源,本文对我市城、郊部分集贸市场的鱼、肉、虾、蟹等产品感染寄生虫的情况进行了随机抽样检查,并对我市食物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TCGA数据库构建胃癌染色质调节因子相关LncRNA的预后模型,协助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下载胃癌的转录组数据及临床数据,通过差异分析获得在胃癌中差异表达染色质调节因子后共表达筛选出染色质调节因子相关LncRNA,采用COX分析构建胃癌预后模型,并对其预测能力进行风险曲线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独立预后分析、多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结果 通过差异分析得出148个在胃癌中差异表达的染色质调节因子,共表达分析及COX分析发现,12个染色质调节因子相关LncRNA具有预后作用并纳入构建预后模型。生存分析、风险曲线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独立预后分析、多指标ROC曲线分析结果均显示该预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后预测效果。结论 成功构建胃癌染色质调节因子相关LncRNA预后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患者预后,为胃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