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抗真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导致真菌耐药性的增加,影响了病人的康复甚至威胁生命。开发安全、高效、广谱的新型抗真菌药物尤为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理以及相应作用靶点。作用机理主要分为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与影响细胞膜功能2种),作用靶点(包括细胞壁中的β-葡聚糖合成酶、几丁质合成酶、甘露聚糖及其复合物等,和细胞膜中的脂类、麦角甾醇及其相关酶等)。针对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亟待提高速率的现状,本文综述了新型抗真菌药物的发现、发展途径及相关药物分析方法,从海洋资源的开发、中草药提取开发、常规方法的改进,到新兴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综合运用以上方法,结合微量、灵敏、快速药物分析技术,有望推动新型抗真菌药物研发的提速。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患者的体疗保健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颈椎病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发病的比例逐渐增大,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尤其是长期伏案工作者,已成为颈椎病的高发人群,坚持适时、适量、适度的颈椎锻炼,对于防治颈椎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硬膜外两种不同配方吗啡在剖宫产术后疼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n=40);吗啡、氟哌利多混合盐酸罗哌卡因组(A组)和吗啡混合盐酸罗哌卡因组(B组).取产妇腰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术,硬膜外注射2%利多卡因3 mL作为试验剂量,5 min后分三次注入1%罗哌卡因10~13 mL,手术至取出胎儿断脐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入术后镇痛负荷量:A组吗啡2 mg、氟哌利多1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连接Nipro镇痛泵给予维持剂量:吗啡5 mg、氟哌利多2.5 mg盐酸罗哌卡因10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B组以吗啡2 mg负荷剂量药物,以吗啡5 mg、盐酸罗哌卡因100 mg代替维持剂量,其他用药情况均与A相同.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并记录不同时点静息及活动时的疼痛强度,记录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瘙痒、恶心呕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镇痛期间VAS评分均降低,镇痛效果均满意、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改变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在剖宫产术后疼痛治疗中,低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混合吗啡可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复合氟派利多能明显减少瘙痒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带环形板层巩膜瓣全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严重眼部化学伤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对148例(148眼)行角膜移植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42例(42眼)行带环形板层巩膜瓣全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的严重眼部化学伤(Ⅰ组),与同期13例(13眼)行全角膜移植术(Ⅱ组)和93例(93眼)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Ⅲ组)的患者进行对照,比较手术后角膜的透明度、新生血管出现的时间、排斥率及排斥反应出现的时间。结果:带环行板层巩膜瓣全板层角膜移植组与全角膜移植组比较,角膜植片新生血管出现的时间及排斥反应出现的时间均延迟,排斥率下降。透明率明显提高。而较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组半年后的排斥率明显增加,透明率明显下降,结论:带环形板层巩膜瓣全板层角膜移植术是严重眼部化学伤后重建眼前节的有效方法。其免疫学机制复杂。术后  相似文献   
5.
1 颈椎病的致病原因 长时间的伏案工作、操作电脑等,会造成供应脊髓、椎骨和相关肌肉氧气和养料的血管受到压迫,导致头部的血液、组织液代谢受阻,长时间保持紧张状态,也会损伤肌肉、肌腱及腱膜受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