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肺癌患者知晓病情前后的精神心理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原发性肺癌患者知晓病情前后的精神心理表现,寻找其规律性性,探讨进行康复干预的可能性。方法:2001-05/2003-10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原发性肺癌患者16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肺癌患者89例,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知情组(n=45)和对照组(n=44,暂不告之病情)。知情组在告之病情前、告之病情后1周内及告之病情15d后时接受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并于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中,知情组的躯体化(1.65&;#177;0.43)、强迫(2.01&;#177;0.43)、人际关系(1.97&;#177;0.60)、抑郁(2.19&;#177;0.55)、焦虑(2.06&;#177;0.51)、敌对(1.70&;#177;0.42)、恐怖(1.87&;#177;0.43)和精神病性(1.63&;#177;0.43)等症状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192~3149,P&;lt;0.05~0.01)。45例肺癌患者知情后7d内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症状因子评分明显高于知情前的测评结果(t=2.271~3.208,P&;lt;0.05~0.01),同时肺癌患者知情15d后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症状因子评分明显低于知情后7d内的评估结果(t=2.082~3.136,P&;lt;0.05~0.01)。结论:肺癌患者知晓病情后经常出现各类精神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肺和食管癌术后存活5年患者的精神状况、应对方式、个性特征,并与肺和食管癌术后存活1年患者进行比较。方法:④选择1995-05/2000-05在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胸外科和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胸外科住院经手术治疗的肺和食管癌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术后存活时间5-9年。选择2004-01/2005-01在本院做相同手术后仍存活的肺和食管癌患者(术后存活时间1年左右)为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45~69岁。均自愿接受各种个性和行为量表调查测试。②两组对象精神状况评估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由90个陈述句构成,根据自己最近1周的实际情况分4级回答,记1-4分,1为无,2为轻度,3为较重,4为严重。量表还包括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③两组对象应对方式评估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共20条目,分为面对、回避和屈服3种应对方式,各条目4级记分,有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和经常采用4种选择(相应的评分为0,1,2,3)]。④两组对象个性特征评估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由4个维度构成,即内外向性、神经质、精神病性、人格稳定性,相对于对照组得分越高分别表示精神病性、神经质、外向和情绪不稳定性越明显]。⑤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t检验。结果:长期存活组患者36例,对照组4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并完成量表和问卷调查。①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长期存活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症状因子评分和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058-3.152护〈0.05-0.01)。②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评分结果:长期存活组中的面对应对方式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299,P〈0.05),而屈从应对方式和回避应对方式评分相近(P均〉0.05)。③艾森克个性问卷评估结果:长期存活组的精神病性、神经质和人格稳定性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190,2.241,2.136,P〈0.05).而内外向性得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t=2.178,P〈0.05)。结论:肺癌和食管癌长期存活者均有较好的精神状况、对负性事件应对少,个性和行为都具有明显的非神经质倾向,多为外向性格,对外界刺激有较平和的情绪反应。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个性和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个性和行为特征 ,寻求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 经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肺癌患者 (肺癌组 ) ,按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吸烟指数与健康人 (对照组 ) 1∶1配对 ,两组对象均接受了A型行为问卷、C型行为特征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结果 共配成 84对。A型行为问卷调查中 ,肺癌组和对照组的TH为 (11 2 7± 3 92 )和 (12 8± 5 0 8) ,CH为 (13 6 5± 4 75 )和 (13 89± 4 74 ) ,TH CH为 (2 4 76± 8 90 )和 (2 5 89± 7 79)分量表评分接近 (t=0 92 4~ 1 346 ,P 均 >0 0 5 )。C型行为量表测评中 ,肺癌组的焦虑、抑郁、愤怒、愤怒向内、愤怒向外、理智和自我克制等项目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乐观和社会支持等项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t值 1 996~ 2 35 6 ,P均 <0 0 5 )。两组艾森克个性问卷测评中 ,肺癌组的精神病性(P) ,神经质或情绪 (N)和人格稳定性 (L)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内外向性 (E)得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t值2 136~ 2 2 4 1,P均 <0 0 5 )。结论 原发性肺癌患者具有浓厚的C型行为特征 ,而不具有A型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4.
89例肺癌术后患者接受了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简表BREF(WHO-QOL-BREF)评估。结果显示,高TAS评分组患者的依从性总分和各分项评分均明显低于低TAS评分组。高TAS评分组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关系、环境影响等分项评分和总生活评分、总健康评分均明显低于低TAS评分组。认为肺癌术后患者的述情障碍是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多帕菲)治疗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多西他赛35mg·(m^2)^-1,d1,d8,d15,每次输注多西他赛之前30min应用地塞米松10mg静注,异丙嗪25mg肌注,雷尼替丁30mg静滴,卡铂400mg/次静滴,d1,休息2wk为1个周期,每28天重复。治疗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非小细胞肺癌36例,有12例患者部分缓解,在36例入组患者中有效率为33.3%.在32例可评价患者中有效率为37.5%。稳定13例,进展8例,未评价3例。主要毒性是骨髓抑制,尤以粒细胞减少为多见,Ⅲ+Ⅳ为13.2%。白细胞总数最低为2.4×10^9/L,在化疗后10~14天白细胞计数在最低点。其他化疗反应为乏力、恶心、食欲减退。结论:国产多西他赛治疗老年人晚期NSCLC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小,价格相对便宜,是老年人治疗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复方人参多糖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寻求对后者有效的干预方法.方法67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自愿原则选择接受复方人参多糖治疗(治疗组,34例)和不接受复方人参多糖治疗(对照组,33例)分组,复方人参多糖治疗方案为18 mg,1次/d,30 d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2个疗程,两组患者其他放、化疗方案相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接受血清免疫球蛋白(Ig)、T细胞亚群和生活质量(quality oflife,QOL)检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近期总缓解率为56%(19/34),对照组为33%(11/33),两组相差不明显(x2=0.129,P>0.05).治疗后治疗组IgA(1.38±0.39)g/L,IgG(11.23±3.14)g/L,IgM(1.71±0.46)g/L,明显高于治疗前,而对照组仅有IgM有明显上升(1.41±0.26)g/L;t=2.247~2.729;P均<0.05).两组T细胞亚群指标比较中,治疗组治疗后CD3和CD4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t=2.778,2.547;P均<0.05),对照组全部指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同时还显著优于对照组,而对后者仅治疗后3个月评分优于治疗前(t=2.230~2.491,P均<0.05).结论复方人参多糖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冬胃颗粒治疗寒区军人寒凝气滞及寒凝血瘀型胃脘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某寒区军人寒凝气滞或寒凝血瘀型胃脘痛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冬胃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片口服。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第1天、3天、7天、14天时,腹痛腹胀、泛酸、嗳气及纳差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第1天、3天、7天、14天,观察组缓解腹痛有效率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第7天、14天,观察组缓解泛酸有效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第1天、3天、7天、14天,观察组嗳气、纳差控制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GEE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泛酸症状的总体疗效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冬胃颗粒治疗寒区军人寒凝气滞及寒凝血瘀型胃脘痛可快速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8.
淋巴瘤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也可原发于淋巴结以外的器官,因发生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引起误诊。本文报告3例以腹腔肿物为首发表现的淋巴瘤病例。1病例资料1·1例1.男,67岁。以“左下腹部隐痛半年余”于2004-08-12入我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软,左侧腹部可触及一包块,约4cm×4cm,界清,稍活动,质韧,无压痛。血常规:白细胞5·6×109/L,中性分叶0·54,血红蛋白112g/L。B超及腹部CT检查:左中腹部及髂窝各有一个实质性肿物,内容密度不均。临床诊断:腹腔内肿物性质待查。于08…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行原发性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研究其规律性,寻求干预方法。方法:8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肺癌组)按相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婚姻状态与正常人(对照组)1∶1配对比较,治疗前1周肺癌组分别接受了睡眠质量调查、疼痛主诉分级和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评估,对照组测试在体检期间进行。结果:在睡眠质量比较中,肺癌组的入睡(1.13±0.43)、睡眠维持(0.39±0.04)、睡眠自评(0.80±0.15)、睡眠总时间(0.93±0.20)等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4.92±0.8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095~2.941,P<0.01~0.05)。肺癌患者按疼痛主诉分级法分级后,疼痛程度重组(2~3级,39例)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午休时间、睡眠总时间、梦记忆情况等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疼痛程度轻组(0~1级,45例)(t=2.178~2.674,P<0.01~0.05)。肺癌患者按SCL-90总分分组后,高SCL总分组(≥140,35例)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睡眠总时间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SCL总分正常组(<140,49例)(t=2.078~2.296,P均<0.05)。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有明显的睡眠质量下降,后者与疼痛程度和精神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进行原发性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研究其规律性,寻求干预方法。方法:8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肺癌组)按相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婚姻状态与正常人(对照组)1:1配对比较,治疗前1周肺癌组分别接受了睡眠质量调查、疼痛主诉分级和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评估,对照组测试在体检期间进行。结果:在睡眠质量比较中,肺癌组的入睡(1.13&;#177;0.43)、睡眠维持(0.39&;#177;0.04)、睡眠自评(0.80&;#177;0.15)、睡眠总时间(0.93&;#177;0.20)等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4.92&;#177;0.8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095~2.941,P&;lt;0.01~0.05)。肺癌患者按疼痛主诉分级法分级后,疼痛程度重组(2~3级,39例)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午休时间、睡眠总时间、梦记忆情况等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疼痛程度轻组(0~1级,45例)(t=2.178~2.674,P&;lt;0.01~0.05)。肺癌患者按SCL-90总分分组后,高SCL总分组(≥140,35例)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睡眠总时间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SCL总分正常组(&;lt;140,49例)(T=2.078~2.296,P均&;lt;0、05)。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有明显的睡眠质量下降,后者与疼痛程度和精神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