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血浆置换辅助救治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1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PE是指去除血浆中的病理性成分的一种治疗技术,是通过手工或机器进行患者血液的采集、病理成分的分离去除以及正常成分的回输和适当的补充,以去除或降低病理成分对患者的致病作用,并调节和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003年7月~2006年12月,我们对12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施行了TPE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量化监控和趋势分析对血站血液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做出客观评价,并以此促进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同质化水平和标准化管理。方法 建立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献血服务、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供应和质量控制的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向山东省17家血站发放《采供血过程质量监测指标统计表》,明确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收集各血站2022年1—12月质量监测指标数据,利用SPSS23.0软件对其中血液检测(31个)的质量监测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家血站实验室血清学检测不合格项目占比为ALT 55.84%、HBsAg 13.63%、抗-HCV 5.08%、抗-HIV 5.62%、抗-TP 18.18%、其他因素(主要标本不合格)1.65%。检测不合格率和中位数分别为(1.23±0.57)%与1.11%,ALT不合格率和中位数分别为(0.74±0.53)%与0.60%,检测不合格率与ALT不合格率呈正相关(r=0.974,P<0.05)。HBsAg不合格率为(0.15±0.09)%,抗-HCV不合格率为(0.05±0.04)%,抗-HIV不合格率为(0.06±0.03)%,抗-TP不合格率为(...  相似文献   
3.
瘢痕膏治疗瘢痕疙瘩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以来 ,我们用自配中药瘢痕膏治疗瘢痕疙瘩 6 0例 ,并与 90 锶表面敷贴治疗 4 0例进行对照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选择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瘢痕疙瘩患者 10 0例 ,男 4 7例 ,女 5 3例年龄 5~ 4 8岁 ,平均 2 3岁。病变部位以前胸最多 (6 7例 ) ,其他依次为肩、上臂、下颌角、下腹正中、耳垂、前臂和下肢皮肤 (共计33例 ) ;皮损为性质坚硬的扁平隆起 ,颜色淡红或黄红 ,皮损直径最大不超过 10cm ,病程 3个月~ 5年 ,大多数小于 2年。 2 6例患者有家族史 ,2 5例为曾经进行放疗或/和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复发者 ,9例患者无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有效的献血服务、成分制备及血液供应过程质量指标监测体系,客观地评价血液采集、制备和供应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促进血站采供血过程的持续优化和标准化管理。方法 建立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献血服务、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供应和质量控制的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向山东省17家血站发放《采供血过程质量监测指标统计表》,明确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收集各血站2022年1—12月质量监测指标数据,利用SPSS25.0软件对其中的献血服务(10个)、成分制备(7个)和血液供应(4个)3个方面21个质量监测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了不同规模血站质量监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17家血站献血服务过程质量监测指标平均值分别为:定期献血者比例44.66%(2 233/5 000)、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22%(11/50)、非标量全血采集率0.46%(23/5 000)、HBsAg初筛漏检率0.052%(13/25 000)、血液采集一针率99.42%(4 971/5 000)、双份单采血小板采集率86.49%(173/200)、400 mL全血采集率66.50%(133/200)、献血者满意度99.25%(39...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实行机采血小板双预约机制和制定采供血库存控制策略,以保证血小板的临床供应和减少不合理的过期报废.方法:机采血小板采集、供应实行双预约机制,建立库存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疫情防控期间取消了现场预约,改进了检验方案.结果:预约和库存管理机制的实施,有效降低了报废率,特别是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机采血小板报废率仅为0...  相似文献   
6.
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不可逆聚集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不可逆聚集的原因.方法对血小板收集浓度、二甲基亚砜融化温度、采后震荡与否、加入速度以及融化过程进行分组观察. 结果血小板收集浓度不同,不可逆聚集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DMSO融化温度、加入速度对血小板质量有显著影响(P<0.01);血小板采后震荡可明显降低冻融后不可逆凝集率(P<0.01).结论冰冻血小板采集、制备、冻融等各个环节必须严格质量控制,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7.
陈召江  袁媛  刘广彩 《山东医药》2004,44(16):22-23
随着小儿恶性淋巴瘤诊治研究的不断深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以其能加速重建造血功能,延长患儿无病生存乃至根治疾病,愈来愈受到临床重视。2001~2003年,我们应用APBSC治疗5例恶性淋巴瘤患儿,疗效较满意。本文就干细胞采集、分离保存、回输等相关因素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单采血小板去除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采血小板去除术对于血小板计数 >( 60 0~1 0 0 0 )× 1 0 9/L者 ,为使患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或出血得到改善 ,特别是对经药物治疗血小板计数仍居高不下者 ,能迅速有效降低血小板。笔者采用血小板去除术对 6例患者进行治疗 ,均取得较好疗效 ,现将血小板去除术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术前护理1 .1 由患者或亲属签订《治疗同意书》,主要包括采集方法及在采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可预测的意外情况或不良反应知情同意。1 .2 进行血小板去除术的患者 ,术前一天要查血型、血常规。红细胞压积最好维持在 0 .30以上。1 .3 护士的准备1 .3.1 …  相似文献   
10.
临沂市固定无偿捐献成分血队伍的建立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HO制定的血液安全策略指出,要从低危人群的无偿献血者采集血液。随着《献血法》的实施,无偿献血已深入人心,自2005年10月份以来,本市结束了成分血的部分补贴和无偿捐献并存的局面,实现了单采成分血全部来自自愿无偿捐献的目标,建立了一支约2500余人的固定自愿无偿捐献成分血队伍。现将本站近两年来,建立和发展固定无偿捐献成分血的工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