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胃癌手术患者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硬膜外腔阻滞复合全麻和单纯全麻。记录各时段的平均动脉(MAP)、心率(HR)和AAI。结果两组患者AAI在T2时间点与T1比较,AAI均显著性降低(P<0.01),并随着患者镇静程度加深明显降低;在T3时GA组显著性升高;在T5时,两组均较T4显著性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AI对指导临床用药和麻醉深度监测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椎管内麻醉用于有冠心病患者的胸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合并冠心病行胸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先行椎管内麻醉,给试验剂量待麻醉平面确定后.咽喉部表面麻醉,静脉诱导行气管插管全麻,麻醉维持用异丙酚+芬太尼泵注,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硬膜外间断给局麻药。术毕行PCEA。对照组行静吸复合全麻。记录麻醉诱导期、清醒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全麻药用量,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清醒时间,ECG变化(ST段改变)例数,心绞痛阈值(RPP),冠心病发病例数。结果观察组术中比较平稳,全麻药用量小,苏醒快,围术期未发现冠心病发病情况。结论全麻复合椎管内麻醉具有应激反应轻、循环比较平稳的特点,比较适用于有冠心病患者胸腹部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檗碱(Berberine,Ber)对糖尿病(DM)大鼠外周神经功能和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形成DM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Ber组,其中Ber组给予187.5 mg/kg的Ber灌胃。用机械刺激法、热板法,分别测缩足反应阈值(MWT)、热痛阈值(HPT);电刺激诱导动作电位法测定坐骨神经传导速度(NCV);光镜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学改变;用硝酸还原法、化学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或活性。结果 DM大鼠MWT、HPT均明显降低(P<0.01),坐骨神经NCV明显减慢(P<0.05),脊髓背角萎缩,神经元变性坏死,核仁消失,尼氏小体消失,Ber组则明显恢复;DM大鼠血清、坐骨神经NO、NOS均明显减少(P<0.01),Ber组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 Ber能减轻DM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维持外周神经的结构和功能,这种作用与其增加NOS活性,促进NO的合成和释放,抑制NO的灭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全麻复合颈浅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4JD例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A组为单纯全麻;B组用颈浅丛阻滞复合全麻。记录围麻醉期MAP、HR及全麻药用量,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结果两组诱导前后MAP、HR无明显差异,但A组于切皮、切除腺瘤和拔管时MAP、HR显著高于B组(P〈0.05),全麻用药量A组明显多于B组(P〈0.05)。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B组较A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全麻复合颈浅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前,椎管内麻醉仍是腹部手术首选的麻醉方法之一,以其经济实用,硬件要求不高而广为应用,尤其在基层医院更是如此。但其内脏牵拉反应发生率较高,不仅影响到手术操作,而且对患者本人的循环及胃肠道反应影响较大,我院于2006年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应用于椎管内预防其牵拉反应,效果不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凌金祖  张璞  张永红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82-82,100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椎管内麻醉用于有冠心病患者的胸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合并冠心病行胸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先行椎管内麻醉,给试验剂量待麻醉平面确定后,咽喉部表面麻醉,静脉诱导行气管插管全麻,麻醉维持用异丙酚+芬太尼泵注,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硬膜外间断给局麻药。术毕行PCEA。对照组行静吸复合全麻。记录麻醉诱导期、清醒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全麻药用量、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清醒时间、ECG变化(ST段改变)例数、心绞痛阈值(RPP)、冠心病发病例数。结果观察组术中比较平稳,全麻药用量小、苏醒快,围术期未发现冠心病发病情况。结论全麻复合椎管内麻醉具有应激反应轻、循环比较平稳的特点,比较适用于有冠心病患者胸腹部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