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根除的最佳方案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病理组织学Warthin-Starry(WS)染色阳性,经规律根除并在完成治疗后停药4周以上,并行13C呼气试验复查的患者,共计2335例患者入选,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上胃肠道基础疾病、治疗次数、治疗方案,治疗疗程,用药种类,药物剂量和13C呼气试验结果。采用安徽合肥皖仪生物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ZC-202 13C质谱仪对患者的Hp根除结果进行判断,结果≥4定义为Hp阳性,提示根除失败;结果在0~<4之间为Hp阴性,即根除成功。结果Hp根除率为78.0%,初治组为78.7%,复治组为66.4%(P=0.004)。初治患者中,四联、三联、序贯治疗组根除率分别为83.2%、73.5%、71.5%(P=0.004);14 d、10 d、7 d疗程组根除率分别为89.5%、78.8%、74.1%(P<0.01);应用及未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者的根除率分别为81.3%、63.78%(P<0.01);7 d四联初治方案中,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方案及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或替硝唑方案的根除率分别为90.2%、74.1%(P=0.002)。结论四联治疗方案的Hp根除率高于三联治疗。14 d和10 d疗程组的根除率高于7 d组。应用PPI组的根除率高于未应用PPI组。以PPI和铋剂为基础的7 d四联初治方案中,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组的根除率高于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或替硝唑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高危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就诊的190例NAFLD患者进行相应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饮食习惯、烟酒嗜好、文化程度、职业、体育锻炼强度及时间、就寝时间、既往史、家族史等。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饮食习惯、职业、体质量指数、学历与NAFLD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OR=5.692,P=0.029)、年龄(OR=0.423,P=0.041)、职业(OR=0.698,P=0.008)、体质量指数(OR=3.939,P=0.003)、学历(OR=5.463,P=0.030)、饮食习惯(OR=9.235,P=0.039)是NAFLD的高危险因素。结论 NAFLD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用相应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接受规律H.Pylori根除治疗的1 034例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治疗方案,分析根除H.pylori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H.Pylori根除率为75.0%,初治组为75.7%,复治组为6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患者中,四联治疗组的根除率高于三联治疗组和序贯治疗组(P〈0.01或P〈0.05),7、10和14 d治疗的根除率分别为75.4%、71.6%和91.5%;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者的根除率高于未应用者(P〈0.01)(81.0%vs 63.0%);7 d四联初治方案中,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方案组的根除率优于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替硝唑方案组(P〈0.01)(94.2%vs 75.5%)。结论四联治疗方案的H.pylori根除率高于三联治疗。延长治疗时间和应用PPI有利于提高H.pylori根除率。PPI和铋剂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根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前分别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链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对内镜图像清晰度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7月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在胃镜检查前分为4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西甲硅油600 mg+NaHCO_3 2 g),B组为糜蛋白酶组(西甲硅油600 mg+糜蛋白酶200 u+NaHCO_3 2 g),C组N-乙酰半胱氨酸组(西甲硅油600 mg+N-乙酰半胱氨酸600 mg+NaHCO_3 2 g),D组为链蛋白酶组(西甲硅油600 mg+链蛋白酶20 000 u+NaHCO_3 2 g)。各组将相应药物稀释在100 ml生理盐水中,均嘱患者在行胃镜检查前30 min口服该稀释溶液。所有入组患者的胃镜检查都由同一位高年资内镜医师完成,每位患者的内镜图片清晰度分别由另两位高年资内镜医师进行评估,这3名医师均对患者分组不知情。每组分别选取诊断为慢性胃炎的54名患者(共216名)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图像清晰度评分总分、内镜操作时胃腔冲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差异。结果 A、B、C和D 4组图像清晰度评分的总分分别为(32.19±3.06)、(36.64±3.18)、(39.03±3.69)和(39.89±3.35)分,A组评分最低(P0.05),B组其次(P0.05),C、D组总分较高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检查中需要再冲洗的时间分别为(42.00±21.67)、(17.78±13.39)、(12.32±11.08)和(11.98±10.04)s。A组胃镜再冲洗时间最长(P0.05),而B、C、D组耗时相近(P0.05)。各组胃镜检查结束后(患者清醒后)的不适反应总发生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前,西甲硅油分别联合糜蛋白酶、N-乙酰半胱氨酸和链蛋白酶均能安全有效地提高内镜图像的清晰度,缩短再冲洗的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其中N-乙酰半胱氨酸组和链蛋白酶组的效果最佳,且两者效果相似,说明西甲硅油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或链蛋白酶使用时均能更有效地提高胃镜图像的清晰度,缩短再冲洗时间,从而可以提高早期病变的检出率。当临床上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和链蛋白酶受限时,也可考虑使用糜蛋白酶提高内镜图像的清晰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人胰腺癌细胞株CFPAC-1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应用1、2.5、5、10、20、40、60mmol/L二甲双胍处理人胰腺癌CFPAC-1细胞24、48、72h,以未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AMPK(p-AMPK)、FAS、cyclinD1、Bcl-xl、Bax、caspase-3、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二甲双胍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抑制CFPAC-1细胞的增殖。40mmol/L二甲双胍处理细胞48h后,G0/G1细胞比例显著增多[(65.93±0.27)%比(42.89±1.02)%],G2/M期、s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22.01±2.95)%比(38.28±4.93)%,(13.58±0.43)%比(20.12±3.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细胞凋亡率从对照组的(3.01±0.49)%增加到(32.97±3.19)%(P〈0.05);p-AMPK、Bax、caspase-3表达增强,FAS、cyclinD1、Bcl-xl、survivin表达减弱。结论二甲双胍可以显著抑制CFPAC-1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下调FAS、cyclinD1、survivin表达及Bcl-xl/Bax比值,上调caspase-3表达所致。  相似文献   
7.
冯璜 《临床误诊误治》2011,24(11):30-31
目的探讨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AA-PN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AA-PNH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反复发作性腹痛伴发热2个月,加重1 d入院。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史1年余。入院3 d内血红蛋白降至74.0 g/L,网织红细胞0.04;尿隐血(++);血总胆红素56.0μmol/L,直接胆红素23.2μmol/L;进一步查CD59阴性,CD59阴性红细胞0.135、粒细胞0.249。请血液科医师会诊后确诊为AA-PNH综合征,予相应治疗,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AA-PNH综合征主要特征为反复发作的慢性血管内溶血,可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发病机制可能与溶血和微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