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钆塞酸增强MRI在小肝癌和肝内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本院MRI扫描发现肝内存在小病灶(直径3 cm的57例患者,对比剂采用钆塞酸。对比分析肝内小病灶在注射对比剂前后的信号强度(SI)变化情况。并对肝胆期肝内小病灶信号强度变化及肝胆期信号变化斜率K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7例患者中,病灶直径1.5 cm共27例、1.5~3.0 cm共30例。肝内小病灶在钆塞酸增强后小血管瘤易与其他疾病鉴别,小肝癌易与小转移瘤相混淆。肝胆期信号强度变化的斜率K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肝癌斜率K-1、而小转移瘤的斜率K-1。结论注射钆塞酸后有利于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率,肝胆期信号强度变化的斜率更有助于提高小肝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采用靶扫描联合多平面重组(MPR)对于肺内<1 cm磨玻璃结节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同时行CT常规平扫及肺结节靶扫描62例患者的磨玻璃结节71个,采用MPR、容积再现(VR)结节处理图像,用双盲法对结节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靶扫描在显示磨玻璃结节的密度、边缘及分叶征方面优于常规扫描,靶扫描联合MPR显示空气支气管征和血管集束征的清楚程度与常规扫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常规扫描比较,靶扫描使医师诊断信心提高(P=0.000),诊断正确率提高(P=0.039),结节的手术例数增加,随访例数减少。结论 靶扫描联合MPR可以清楚显示1 cm以下磨玻璃结节的内部结构以及边缘改变等关键细节特征,对常规CT难以明确诊断的1cm以下磨玻璃结节,建议采用靶扫描联合多平面重组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64排螺旋CT心电门控技术获得心脏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图像,以心脏四心腔分界线为测量基线,对比分析心脏两时相各心腔正常值范围及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133例健康受检者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CT图像,分别测量并统计得到各心腔的左右径(RL)与前后径(AP)的95%可信区间(95%CI),并对各心腔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左、右心房AP与RL在收缩末期大于舒张末期(P<0.05),左、右心室RL与AP在舒张末期大于收缩末期(P<0.05)。左/右心房RL径线比值、左/右心室RL径线比值、左/右心室AP径线比值均大于1,并且收缩末期大于舒张末期(P<0.05)。左/右心房AP径线比值小于1,收缩末期小于舒张末期(P<0.05)。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对比,左心房RL:AP值两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所测各心腔参数比值变化两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角(β)在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测量心脏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的各径线值及β角大小,利用多排螺旋CT能统计分析其变化规律及 95%CI,并初步得出心腔径线的范围与上限值,从而为进一步探索利用非增强胸部CT图像观测各心腔大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观察肝动脉解剖变异类型,并探讨其影像学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400例患者行腹部CTA检查,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重建,结合横断面观察肝动脉及分支的解剖变异。结果 400例受检者中肝动脉及分支均清晰显示,属于正常解剖学类型356例,占89.00%;肝动脉起源变异44例,占11.00%。其中30例(7.50%)肝动脉解剖变异属于Michels分型:MichelsⅡ型5例,占1.25%;MichelsⅢ型10例,占2.50%;MichelsⅤ型2例,占0.50%;MichelsⅥ型2例,占0.50%;MichelsⅧ型5例,占1.25%:MichelsⅨ型6例,占1.50%。另Miclels分型之外肝动脉起源变异14例,占3.50%;其中两种及多种血管起源变异共存7例,占1.75%。结论 64排螺旋CTA能准确判断肝动脉及分支解剖变异,能为临床提供详细准确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和比较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两种镇痛维持方式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期间对血流动力学及内分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40例,ASAⅢ-Ⅳ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TCI组(R组)及舒芬太尼间断静注组(S组).麻醉诱导后R组给予瑞芬太尼TCI,效应室模式药物浓度为(6~8)ng/ml;S组间断给予舒芬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