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对70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癌旁组织中的IGF-1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以配对乳腺正常乳腺组织为对照。结果IGF-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配对癌旁及正常组织,IGF-1/β—actin比值分别为0.679±0.075、0.463±0.085、0.305±0.031,三组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及ER状态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病理分型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IGF-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我院乳腺科2004-05~2006-05应用长春瑞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36例,观察近期疗效、耐受性和毒副反应。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8~55(39.5±9)岁。患者原发灶均经病理学证实,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均接受过CAF方案4~6周期不等的化疗。淋巴结(锁骨上、下)转移15例,软组织转移7例,肺转移5例,肝转移4例,骨转移4例,脑转移1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1.2治疗方法长春瑞滨25 m g/m2加静脉滴注,第1天、8天;多西紫杉醇75 m g/m2静脉滴注,第1天;每3周为1个周期,3个周期评价疗效。治疗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R、PR、Her-2、Ki-67在合并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6例合并2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及114例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组织中ER、PR、Her-2及Ki-67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两组在乳腺癌分子分型上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的ER、Her-2及Ki-67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R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糖尿病组中,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基底细胞样(basal-like)型的比例分别为20.8%(20/96)、18.8%(18/96)、31.2%(30/96),对照组比例分别为35.1%(40/114)、28.9%(33/114)、15.8%(18/1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HER-2过表达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手术对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患者术后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患者86例,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3例。参照组行传统入路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研究组行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乳腺纤维瘤切除术。对比两组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VSS评分及乳腺外形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高于参照组的81.40%(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乳腺外形满意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患者效果显著,能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改善患者术后瘢痕及乳腺外形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5.
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3组不同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90例Ⅱ、Ⅲ期乳腺癌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A组应用CAF方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5-氟脲嘧啶),B组用TA方案(多西他赛+吡柔比星)新辅助化疗。完成2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55.6%,B组的总有效率为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肠反应相似,A组发生率为84.4%,B组发生率为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骨髓抑制和脱发发生率分别为92.3%和84.4%,明显高于A组的73.3%和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治疗均有效,毒副反应均可耐受。TA组疗效及毒副反应均高于CAF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炎性乳腺癌(IBC)的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方法对15例IB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15例患者中,CR 3例,PR 8例,SD 3例,PD 1例,总有效率为73.3%;平均生存期26个月,1、3、5 a生存率分别为75.0%、58.3%、33.3%。结论 IBC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应采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对行吡柔比星化疗乳腺癌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行吡柔比星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接受TAC(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加右丙亚胺静脉滴注,右丙亚胺的配制浓度为吡柔比星的10倍;对照组常规接受TAC方案加安慰剂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间不同治疗阶段的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差异、左室射血分数从第4周开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随访期间,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消化道反应、脱发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丙亚胺能提高行含吡柔比星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心脏耐受性,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米碳淋巴示踪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纳米炭组,比较2组中央区淋巴结脂肪组织中误切的甲状旁腺检获情况及术后血钙、甲状旁腺素(PTH)改变情况。结果误切甲状旁腺常规组7枚(23.3%),纳米炭组0枚(0.0%)(P<0.05)。2组均无永久性低钙血症及PTH降低。一过性低钙血症常规组10例(33.3%),纳米炭组2例(6.7%)(P<0.05)。PTH暂时性减低常规组8例(26.7%),纳米炭组1例(3.3%)(P<0.05)。结论纳米碳淋巴示踪效果确切,有助于将甲状旁腺组织与甲状腺组织及淋巴脂肪组织区分开来,降低甲状腺癌淋巴清扫术中甲状旁腺的损伤概率。  相似文献   
9.
冯凌飞  贺曾 《安徽医药》2020,24(10):2095-2098
目的研究赫赛汀联合多西他赛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PMB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16年 2月至 2018年 3月来开封市中心医院乳腺甲状腺科就诊的 PMBC病人 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40例采用常规治疗结合赫赛汀,研究组 40例采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多西他赛。比较两组病人高迁移率族蛋白 I?C(HMGI?C)基因和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与血清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并发症与随访结果情况。结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7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52.50%(P<0.05);研究组病人 HMGI?C基因的表达阳性率、平均标签指数(果LI)值与 p53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雌激素受体阴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 CRP水平明显降低, IL?6水平明显上升(P<0.05),但研究组病人 CRP、IL?2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照组病人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10.00%、5.00%(χ2=0.721,P=0.396),随访期间,研究组、对照组病人死亡率为 40%、55%(χ2= 1.782,P=0.182)。结论采用赫赛汀联合多西他赛可以明显提高 HER?2 PMBC病人的临床疗效,抑制癌细胞发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要点及临床治疗原则。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0例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髓样癌,15例合并颈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切除+颈淋巴清扫术15例,患侧甲状腺切除+峡部+对侧大部分切除3例,甲状腺全切术2例。术后监测血清降钙素,发现1例局部复发,再行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甲状腺髓样癌确诊主要依赖组织病理检查,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最主要治疗方法,术后监测血清降钙素能及早发现局部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