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尼可刹米治疗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后24 h内再次出现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72例AECOPD并呼吸衰竭撤机后24 h内再次出现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除积极抗感染、解痉、持续低流量吸氧、必要时吸痰等治疗外,治疗组于每天上、下午给予静滴尼可刹米1.125~1.875 g,速度约15 mg/min,连用3~5 d.比较两组的动脉血气分析、总住院时间、治疗成功率、重复插管通气率.结果:治疗组在应用呼吸兴奋剂24 h后pH、PaO2、PaCO2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仅PaO2有改善(P<0.05),而pH、PaCO2均无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治疗24、48、72 h的pH、PaO2、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成功率较对照组高(P<0.05),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重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尼可刹米治疗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后再次出现呼吸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呼吸衰竭、提高治疗成功率、缩短总住院时间和减少重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  相似文献   
2.
伍良  郭清  冯亦伟   《中国医学工程》2010,(1):96-97,99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伴喘息发作患者临床特点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方法 10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出院后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起始剂量为400ug,每天2次,逐渐减量,总疗程6个月。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不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结果两组患者FVE1/FVC%治疗后及出院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FVE1/FVC%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但出院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后两组患者FVE1/FVC%改善比较无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失败率及住院天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动脉血氧分压治疗后差值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激素副作用发生率为16.07%。对照组无激素副作用发生,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支气管扩张伴喘息发作是支气管广泛破坏,气道固定狭窄,感染加重气道黏膜充血水肿而出现的喘息。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支气管扩张伴喘息发作加重期,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治疗失败率。但在稳定期应用表面激素并不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及降低复发率,而且会增加激素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4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血气变化进行分析,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及体会。方法:24例患者均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参数变化。结果:本组24例患者均有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经鼻导管吸氧(2L/min)后部分患者的SaO2达90%以上,用等量氧浓度通气治疗后,所有患者SaO2和PaCO2都有明显增加(P〈0.05),通气1h,PaCO2虽有下降,但不显著(P〉0.05);连续通气2h,PaCO2显著降低(P〈0.05),患者持续通气12h以上,PaCO2持续下降,至出院以前PaCO2部分恢复正常,治疗中所有患者的心率降低,血压无明显变化。结论: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Ⅱ型),患者痛苦小,易接受,可以减少有创通气概率,减少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
无痛支气管镜与局麻支气管镜经支气管壁肺活检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亦伟  伍良  郭清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176-1177
目的探讨无痛支气管镜与局麻支气管镜经支气管壁肺活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A组为局麻组,用2%利多卡因行咽部、支气管局部麻醉。B组为无痛支气管镜组,予异丙酚(2±0.56)mg/kg,芬太尼50~100μg,术中滴注异丙酚维持麻醉,观察麻醉过程的各项指标、经支气管壁肺活检并发症、术后不良记忆、肺活检的难度,比较其特点。结果A组病人术中并发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改变、呼吸频率(RR)、心率(HR)、术中呛咳,体动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病人脉搏氧饱和度(SpO2)较术前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支气管镜较局麻支气管镜经支气管壁肺活检有较多的优点,极大地提高了麻醉质量,又节省了手术各方大量的时间,安全可靠,快捷方便,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无创正压通气与有创通气治疗淹溺者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63例淹溺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无创正压通气组,B组为有创通气组,分别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和有创通气治疗,观察两种通气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机械通气0.5h、1h,4h、12h后两组pH、Pa02、PaCO2及HR、RR均明显改善(P〈0.05)。B组HR、RR在机械通气0.5h、1h后下降较A组快,但在机械通气4h后两组HR、RR变化一致。这与B组气管插管时应用镇静麻醉剂或肌肉松弛剂有关。A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平均住院费用、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少于B组(P〈0.05),治愈率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方法和有创通气方法治疗淹溺者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无创正压通气方法优于有创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分析支气管热成形术在重症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60 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 基础上给予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哮喘发作急诊就诊频率、重度哮喘急 性发作频率、哮喘发作住院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用力肺活量(FVC)、FEV1 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 FEV1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后观察组患者的 FEV1/FVC、FEV1 % 和 FEV1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生 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 结论:给予重症哮喘患者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重症支气管哮喘38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亦伟 《临床医学》2009,29(4):45-47
目的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3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经验与体会。结果38例患者经治疗12h后哮喘缓解者25例,不缓解者13例。13例人工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其中2例出现室性早搏,无一例出现严重低血压、气压伤、气胸。结论大剂量激素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可使哮喘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哮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对慢性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应用价值。方法:将74例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BiPAP呼吸机治疗组(39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并监测其治疗前后的血气和呼吸频率、心率的变化,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后6h,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明显升高,动脉血CO2分压(PaCO2)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aO2和PaCO2的变化和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Ⅱ型呼吸衰竭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和癌胚抗原表达水平与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于2009年1月~2012年6月,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采集血液标本,测定癌胚抗原表达水平、凝血功能指标,比较肺癌组与对照组的癌胚抗原表达水平、凝血功能指标。针对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根据其5年生存情况,剔除失访病例,将随访成功患者分为存活组、死亡组,在随访5年时测定、比较癌胚抗原表达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并分析其与小细胞肺癌患者远期生存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的癌胚抗原表达水平、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死亡组患者的癌胚抗原表达水平、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 0.05),其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短于存活组(P 0.05);经相关性分析后得出,癌胚抗原表达水平、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之间呈负相关,而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小细胞肺癌患者远期生存呈正相关。结论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液状态普遍处于高凝状态,凝血功能指标、癌胚抗原表达水平与其远期生存密切相关,临床上可将凝血功能指标、癌胚抗原表达水平作为预测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尼可刹米治疗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后24h内再次出现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72例AECOPD并呼吸衰竭撤机后24h内再次出现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除积极抗感染、解痉、持续低流量吸氧、必要时吸痰等治疗外,治疗组于每天上、下午给予静滴尼可刹米1.125-1.875g.速度约15mg/min,连用3~5d。比较两组的动脉血气分析、总住院时间、治疗成功率、重复插管通气率。结果:治疗组在应用呼吸兴奋剂24h后pH、PaO2、PaCO2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仅PaO2有改善(P〈0.05),而pH、PaCO2均无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治疗24、48、72h的pH、PaO2、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成功率较对照组高(P〈0.05),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重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尼可刹米治疗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后再次出现呼吸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呼吸衰竭、提高治疗成功率、缩短总住院时间和减少重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