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s lymphoma,NHL)骨髓侵犯患者骨髓病灶中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43表达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侵犯患者26例,骨髓组织中查见呈灶性分布且已通过免疫组化证实为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的患者9例,正常骨髓组织10例行免疫组化染色,根据阳性率及阳性程度评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Cx43在NHL样本中的阳性率(30.8%)低于在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样本(88.9%)及正常样本(100%)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样本和正常样本间Cx43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样本的阳性积分明显低于正常样本(P<0.05)。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侵犯时病灶处Cx43表达情况显著低于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及正常骨髓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多种检测技术的骨髓实验诊断体系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的价值。方法以骨髓涂片检查、切片检查、流式细胞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为基础,建立骨髓实验诊断体系。体系内容包括实验流程和诊断结果评价体系。实验流程的检验顺序为:(1)骨髓涂片、骨髓切片;(2)FCM分析和染色体培养分析;(3)FISH探针检测。诊断结果评价体系以骨髓涂片(BMA)和病理切片(BMB)作为定性诊断指标,特异性的FCM或免疫组织化学(IHC)的免疫表型和FISH探针的基因表型作为分型依据。CAA结果作为诊断及预后判断指标。各项检测技术的实验操作按常规进行。结果总例数为115例,BMA和BMB完成检查各115例,FCM完成74例,FISH 85例,CAA 23例。各单项检出阳性率分别为BMA 72.17%,BMB 89.96%,FCM 90.54%,FISH 54.12%。实验诊断体系综合分析检出率为100%。单项比较,BMB和FCM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BMA和FISH,差异显著。将75例淋巴结病理确诊为NHL患者的诊断结论在定性、免疫分型和病理分型3个层面上,做骨髓实验诊断结果与淋巴结病理诊断结果的对比分析,其吻合率分别为98.67%,91.94%,72.00%,说明骨髓诊断NHL在较精准的病理分型水平上还有差距。结论骨髓实验诊断的各单项技术对NHL-BMI的诊断有其临床价值,也有不足和局限。骨髓涂片和骨髓切片检查是基本方法,可以做出定性诊断。进一步做 FCM 或 IHC 可以明确免疫分型,配合FISH及CAA可以得到精细的病理分型诊断。多技术联合应用的实验诊断体系是诊断NHL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NHL-BMI的诊断正确性和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效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3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经化疗+生长因子动员,动员第5~10天,当外周血WBC>5×109/L,CD34+>20个/μl时,使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Baxter公司)进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采集前外周血WBC分类单个核细胞(MNC,包括幼稚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计算MNC%×WBC计数>(4~6)×109/L预计需要采集循环血容量。分析不同化疗动员时机、疾病、年龄、性别的动员采集,并对采集前外周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分类以及干细胞采集物进行WBC计数、分类和CD34+检测。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动员和采集到了外周血干细胞(MNC>6×108/kg,CD34+>2×106/kg),并成功造血重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集所获得的 MNC 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集获得无明显差异;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集获得CD34+细胞明显较多(P=0.015);动员时机的化疗病程与采集物的CD34+细胞呈负相关,动员时机≤3个疗程与≥6个疗程比较,前者CD34+细胞明显较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8);外周血MNC数值与采集物MNC及CD34+细胞具有相关性(r=0.600,P=0.00;r=0.510,P=0.001)。结论根据不同的疾病、性别、年龄,采用不同的动员采集方案,一般可以成功采集。外周血 MNC 数值对采集物中 CD34+细胞的总量具有一定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4.
冉岑霞  刘思恒  李佳  彭贤贵  张洪洋 《西部医学》2022,34(10):1450-1455
目的 探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组织中趋化因子9(CXCL9)及其受体CXCR3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采用R-CHOP化疗方案治疗的92例DLBCL患者,均通过淋巴结活检获取DLBCL肿瘤组织标本,及50例病灶旁正常淋巴组织标本。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CXCL9、CXCR3基因在DLBCL肿瘤组织和正常淋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利用免疫组化分析CXCL9、CXCR3蛋白在DLBCL肿瘤组织和正常淋巴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CXCL9、CXCR3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CXCL9、CXCR3蛋白表达水平与DLBCL复发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DLBCL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TCGA数据库中CXCL9、CXCR3基因在DLBCL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与正常淋巴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L9、CXCR3蛋白在DLBCL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DLBCL肿瘤组织中CXCL9与CXCR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x2=15.836,P<0.001);CXCL9、CXCR3蛋白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年龄、性别、原发部位、乳酸脱氢酶水平、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无关(P>0.05),与Ann Arbor分期、组织学分型、Ki67阳性率有关(P<0.05)。DLBCL患者肿瘤组织CXCL9高表达组5年累积复发率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88,P<0.001);CXCR3高表达组5年累积复发率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610,P<0.001)。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CXCL9高表达、CXCR3高表达、Ann Arbor分期Ⅲ~Ⅳ期、非生发中心型是影响DLBCL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CXCL9、CXCR3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与患者Ann Arbor分期、组织学分型有关,可能是DLBCL患者预后的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植入不良患者与植入良好患者间骨髓基质细胞上黏附分子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2016年118例行allo-HSCT患者,根据移植后植入状态将其分为植入良好(good graft function,GGF)组和植入不良(poor graft function,PGF)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原发病、干细胞来源、HLA配型、性别匹配、ABO血型匹配、移植前骨髓增生程度及复发率、病死率等方面的差异;选取其中28例移植后植入不良患者作为研究组,植入良好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提取其行移植术前骨髓活检标本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体选择CD44、CD105、CD29、ICAM-1、VCAM-1,比较上述黏附分子的表达.结果 PGF组与GGF组在年龄、原发病、干细胞来源、HLA配型、性别匹配、ABO血型匹配、移植前骨髓增生程度等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GF组移植后CMV感染率显著高于GGF组,PGF组移植前缓解率显著低于G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分析显示,allo-HSCT后出现PGF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未出现患者(P <0.05,HR=3.598);研究组免疫组化染色CD44、CD29、ICAM-1、VCAM-1表达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0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llo-HSCT后出现植入不良的患者生存率显著下降;移植后植入不良的发生可能与移植前骨髓基质细胞CD105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初发时骨髓内CD105标记IOD值(CD105-IOD)、CD105标记微血管密度(CD105-MVD)与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关系。方法:收集我中心2019年01月至2020年06月初发APL患者共39例,根据中国APL诊疗指南将初发APL患者依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为高危组11例和中低危组28例,对其骨髓石蜡包埋标本切片行CD105免疫组化染色,计数CD105-MVD;显微摄影后应用image-pro plus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并计算CD105-IOD。结果:初发APL的中低危组患者CD105-IOD、CD105-MVD显著高于高危组患者(30 715.66±38 817.03 vs 12 271.36±14 007.03,P=0.036;12.79±8.67 vs 7.55±3.76,P=0.012),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CD105-MVD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存在显著相关性(ρ=-0.391,P=0.014)。结论:APL初发时高危组患者骨髓中CD105表达下降是引起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