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了解极早产儿母亲直接哺乳不同阶段的真实体验,探讨极早产儿直接哺乳支持方案,为促进极早产儿持续母乳喂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质性研究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6名家庭化陪护病房的极早产儿母亲进行深度访谈,并使用Colaizzi分析法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极早产儿母亲直接哺乳不同阶段的真实体验可归纳为4个主题:准备期,信息获取及认知不足;接触期,极早产儿母亲初次直接哺乳的复杂心理;调整期,直接哺乳实际操作时面临的困难;维持期,认可直接哺乳的好处。结论:极早产儿母亲直接哺乳不同阶段的真实体验是动态变化的,医务人员应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帮助极早产儿母亲提升直接哺乳的相关认知,解决喂养实际困难,帮助家庭认可直接哺乳的好处,促进极早产儿出院后的持续母乳喂养,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全面检索并总结早产儿经口喂养促进的最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官方网站,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7月30日。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对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指南2篇、临床决策1篇、系统评价5篇、专家共识1篇。最终形成的早产儿经口喂养促进的最佳证据包括喂养前评估、喂养时机、喂养工具选择、喂养过程的管理、经口喂养促进干预措施、特殊情况喂养6个方面,共24条证据。结论:形成的早产儿经口喂养促进的最佳证据可以为医务人员帮助早产儿尽快达到全经口喂养提供临床实践的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家庭病房中直接母乳喂养与母乳奶瓶喂养对极早早产儿生命体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10月收治的50例极早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在24 h内分别记录1次直接母乳喂养和1次母乳奶瓶喂养的情况,连续5 d。比较2种喂养方式时早产儿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喂养并发症。结果 2种喂养方式不同时间点早产儿体温、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在时间效应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77.510,P<0.001;F时间=12.039,P=0.001;F时间=11.077,P=0.002;F时间=20.241,P<0.001);2组体温的组间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2.237,P=0.001),2种喂养方式不同时间点早产儿体温、血氧饱和度在交互效应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39.497,P<0.001;F交互=31.415,P<0.001);直接母乳喂养吸氧例数和呼吸暂停例数均少于母乳奶瓶喂养(χ2=36.687,P<0.001;χ2=5.095,P=0.031)。结论 极早早产儿直接母乳喂养过程中生命体征较母乳奶瓶喂养更稳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