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设计烈性传染病培训课程,评价课程在护理人员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基于烈性传染病护理的相关知识要求,以埃博拉病毒病的护理为教学案例,经文献查阅、专家讨论,制定针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方案。设计出以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练习法、情景模拟教学法为特点的"五位一体"多元化烈性传染病对培训方式加以论证。比较受训者受训前后的理论和操作成绩,并对课程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受训护士经理论和操作考核,培训前后进行自身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学后课程评价反馈总体满意度达98.97%;结论以埃博拉病毒病为例的烈性传染病培训课程设计及应用,有助于提高受训护理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且护理人员满意度高,值得在烈性传染病护理培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调查传染科护士体面劳动感知现状及其类型,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体面劳动感知量表、工作重塑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及组织支持感量表调查陕西省7所医院356名传染科护士,进行护士体面劳动感知潜在剖面分析,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传染科护士体面劳动感知分为3个类别:高体面感组(14.04%)、一般体面感组(46.07%)及低体面感组(39.89%)。认知重塑、自我效能及组织支持是其体面劳动感知潜在剖面分类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 传染科护士体面劳动感知具有3个潜在类别,医院管理者应注重护士工作重塑、自我效能、组织支持,通过促进护士积极效能、加大组织支持及促进护士工作重塑的能力等针对性管理措施,提高传染科护士的体面劳动感知,降低传染科护士流失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并分享1例危重出血热(HFRS)患者双上肢大面积破溃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精细化护理经验,为后期制定重症HFRS整体化护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9年3月收治的1例三期重叠(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危重型HFRS患者为观察对象。病程中所有患者均合并严重四肢水肿、双上肢大面积皮肤破溃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针对病情复杂性及特殊性,通过多学科协作,在无菌操作、破溃皮肤修复、软组织感染、VTE防控等方面制定出精细化、个体化护理措施。结果患者住院期间密切监测T、P、R、BP、氧饱、尿量、血糖、昏迷评分(GCS)、腹内压、连续心排量(CCO)、MAP等生命体征,为液体管理、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机械通气(MV)、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等救治措施的实施提供指导。应用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采取最大无菌屏障,防止皮肤软组织感染,促进破溃皮肤修复;应用硫酸镁不定期湿热敷,促进皮肤肿胀组织消退;针对DVT,加强深静脉导管维护,保证抗凝、溶栓药物应用安全。经过10-23天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均平稳渡过难治性休克阶段,多脏器功能障碍得以纠正,成功拔除气管插管、足背动脉及股静脉置管,四肢皮肤肿胀消退,双上肢皮肤破溃基本愈合,双下肢血管血流通畅,自理能力大于80分,最终康复出院。结论精细化护理是危重出血热患者救治中的关键环节。在重要脏器保护的同时,针对破溃皮肤及VTE,制定个体化护理及防控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传染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人格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抽取西安市4所三甲医院传染科护士98名和内科护士118名,分为研究组(传染科护士)和对照组(内科护士),两组护士均接受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研究组护士另加测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应付方式问卷(CSQ),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SCL-90各因子与中国常模女性健康成人比较,人际关系敏感、偏执评分均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2.95,P<0.05或P<0.01).其余各因子与中国常模健康成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SCL-90各因子得分和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采用求助的应对方式与SCL-90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呈负相关(r=-0.28,-0.29,P<0.05或P<0.01),采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的应对方式与SCL-90绝大多数因子呈正相关(P<0.05或P<0.01);研究组EPQ的P维度除与SCL-90的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三个因子呈正相关性(r=-0.26,0.34,0.28,P<0.05或P<0.01);研究组EPQ的N维度与SCL-90的各因子均呈正相关(P<0.01),E维度与SCL-90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均呈高度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 西安市4所三甲综合医院传染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西安市4所三甲综合医院传染科护士心理健康问题与内科护士之间无差异;西安市4所三甲综合医院传染科护士心理健康与人格和应对方式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探讨辨证施护模式在重症肝炎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肝功能、凝血功能的作用评价分析。方法研究时间选取从2017年1月开始,到2018年12月结束,将在此期间医院收治的140例重症肝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先后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n=70例)和研究组(n=7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给予研究组患者辨证施护模式。将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于重症肝炎患者的护理中,给予患者有效的辨证施护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凝血功能,改善相关临床症状,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满足长期卧床患者翻身的要求,提出一种便于操作的翻身气垫床的优化设计方法。方法经验参数指导物理结构建模,在不断进行改进。结果 /结论本文提出了一种便于操作的翻身气垫床的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反复严谨论证,该设计方法切实可行,满足广大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翻身要求,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基于医院门诊就诊的乙肝患者队列,开展随访研究,探讨门诊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HBV感染状况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某三甲医院传染科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队列,通过电话随访完成相关信息问卷调查表,并采集患者乙肝相关的检测结果与临床转归情况,分析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转归及影响因素。结果 564例随访对象中,血清学标志物的主要模式为"大三阳"占47.70%和"小三阳"占41.84%。多因素COX分析结果可见,HBeAg 阴转的影响因素为曾住院(HR=0.54,95% CI:0.42~0.68)、HBsAg定量等级(HR=1.20,95% CI:1.04~1.38)、HBeAg定量等级(HR=0.79,95% CI:0.67~0.92)。随访期间患者住院的影响因素为年龄(HR=1.44,95% CI:1.07~1.92), HBsAg 定量等级(HR=1.23,95% CI:1.01~1.50),家族成员肝硬化肝癌家族史(HR=2.97,95% CI:1.71~5.13)。结论 影响乙肝患者临床转归的因素众多,通过对门诊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队列进行随访,可了解门诊就诊慢性乙肝患者HBV感染状况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王李晶子  李沛  党肖 《职业与健康》2023,(11):1522-1528
目的 了解感染科护士道德困境、结构授权及心理授权的现状,探讨心理授权在结构授权和道德困境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9—10月选取陕西省13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295名感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道德困境量表、工作条件效能量表及心理授权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感染科护士道德困境、结构授权、心理授权总分[M(P25,P75)]分别为59.00(36.00,86.00)、59.00(50.00,76.00)及35.00(28.00,44.00)分。护士道德困境与结构授权、心理授权均呈负相关(r=-0.557、-0.619,均P<0.01),心理授权和结构授权为正相关(r=0.556,P<0.01)。多元线性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心理授权在道德困境和结构授权间起部分中介作用(P<0.01),其中介作用可解释47.3%的变异。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心理授权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41.16%。结论 医院管理者应在提高护士结构授权的基础上,重视护士的心理授权,尤其在工作自主性及工作影响方面提高感染科护士自我感知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