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目的:通过研究膝骨关节炎患者与无膝骨关节炎症状者上下梯过程中膝关节加速度的差异,分析其与垂直地面反作用力、肌肉共激活指数之间的关系,探寻膝骨关节炎患者上下梯易跌倒的原因.方法:通过三维运动分析系统,采集与分析2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及16例无膝骨关节炎症状受试者在上下梯过程中支撑期膝关节矢状面线加速度峰值、垂直地面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步行双任务对健康青年人和健康老年人足廓清功能的影响,为减少可能的绊倒风险提供依据。 方法:老年组(健康老年人)25例,青年组(健康青年人)21例,使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收集和建模分析软件分析两组受试者在单、双任务步行过程中的时空参数和运动学参数,比较优势侧腿足廓清时的步态参数变化及其变异性。 结果:在单、双任务步行对比中,两组受试者最小趾间距(MTC)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但老年组和青年组跨步长时间均明显增加,步速减慢(P<0.05)。老年组双任务时从足趾离地到MTC对应时刻的时间占整个步态周期时间百分比(nMTC-TIME)缩短(P<0.05),但青年组双任务时此参数未发生明显变化。步态各参数变异性在单、双任务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各参数注意力消耗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步行双任务中健康老年人和青年人均进行步态调整,包括增加跨步长时间,减慢步速。老年人虽然表现与健康青年人类似的MTC和步态变异性,但可能为保证此高度,即有效的足廓清采取相应的调整策略,尤其是缩短足廓清阶段,这可能是其预防绊倒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登梯时下肢关节负荷的影响,探索电针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40例,随机分配至电针观察组及浅刺对照组各20例,最终各18例完成研究。观察组选取7个膝周穴位,连接电针仪;对照组取膝周非经非穴点浅刺后,连接电针仪但不通电。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登梯生物力学测试,计算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冲量及其对称性。结果 3周治疗后,观察组垂直地反力上梯右足峰值、下梯左足峰值较治疗前增加(P 0.05);上梯左右足冲量、下梯右足冲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峰值及冲量对称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浅刺组仅上梯冲量对称指数较治疗前增加(P0.05)。两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登梯过程中的关节负荷能力,降低动态累积负荷,可能对减缓病程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图分析采用高频电针和中频电针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效果差异,为脑卒中电针治疗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1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高频组(100HZ)和中频组(50HZ),每组各9例,高频组和中频组取穴均为患侧下肢居髎、曲泉、阴包、足三里、丰隆、悬钟、太冲,同时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时间30min,1次/日,10次为一疗程,共三个疗程。治疗前后利用表面肌电图记录患侧膝屈曲最大等长收缩时主动肌和拮抗肌的中位频率,同时采用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FAC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高频组FAC显著高于中频组(P0.01),FMA评分高于中频组(P0.05)。两组患者的健侧股直肌、股二头肌、半腱肌M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患侧半腱肌MF显著高于中频组(P0.01),患侧股二头肌MF高于中频组(P0.05),患侧股直肌MF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100Hz电针针刺治疗配合康复训练较50Hz电针针刺治疗更利于恢复脑卒中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