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中控制气道感染仍为中心环节。为了掌握临床重要的致病菌对一些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作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依据.为此我们总结了2001年3月至2003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痰培养结果及药敏分析结果,为今后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强音  俞烽  杭晶卿 《临床肺科杂志》2013,(12):2191-2192
目的 阐明呼出气一氧化氮(eNO)在不同呼吸系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哮喘患者中eNO与不同肺功能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呼吸系疾病患者共398人,同时检测eNO值、FEV1%预计值、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 哮喘eNO值明显高于其他呼吸系疾病eNO值.哮喘患者中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组eNO≥50 ppb占53.8%;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组eNO<50 ppb占63.4%.按肺功能严重度分组,各组间eNO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eNO是诊断哮喘可靠的标志物之一;哮喘患者中eNO值与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存在一定相关性,与肺功能严重度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双水平气正压(BiPAP)通气治疗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价值。方法对32例严重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以流速触发、压力支持同步呼吸。同时与另32例常规药物治疗心衰组进行对照,比较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BiPAP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减慢,心率下降,PaO2、SaO2和CaO2和射血分数显著提高(P<0.05),而血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BiPAP组改善心功能的有效率为96.30%,而对照组的改善心功能的有效率仅有85.2%(P<0.05)。结论BiPAP压力支持通气能在效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心功能,是治疗心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氨力农对失代偿期肺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氨力农对慢性肺心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的肺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肺心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两组 :氨力农组 32例 ,在常规利尿、扩血管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力农 15 0mg ;洋地黄组 32例 ,常规进行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 ,疗程 7天。观察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的改善情况 ,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压力和射血分数及肺功能仪测定肺活量、残气量 /肺总量、一秒用力肺活量值 ,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氨力农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 2 7例 (84 .4 % ) ;洋地黄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 2 8例 (87.5 % ) ;用药前后的肺动脉压力、射血分数、肺活量等均有显著改善 (P <0 .0 5 ) ,各指标二组对照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氨力农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0。结论 氨力农治疗慢性肺心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患者有效而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某三甲医院29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化验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C-反应蛋白等);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临床分型,将轻型和普通型归为普通组,将重型与危重型归为危重组,两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遴选出相关危险因素;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进行多因素分析,找出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93例患者中普通组193例(占65.8%),危重组100例(占34.2%)。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及C反应蛋白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及C反应蛋白对病情进展有一定价值;临床可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早期评估病情变化,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成人期起病支气管哮喘临床特点及相关细胞因子分析。方法根据哮喘起病年龄,分为成人期起病组和儿童期起病组,检测肺功能、外周血总Ig E、IL-1、IL-4、IL-6、IL-8、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诱导痰细胞计数及分类,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共入选哮喘患者161例,成人期起病患者103例,儿童期起病患者58例。成人期起病组与儿童期起病组有过敏史者分别为71.8%和94.8%(P0.001);合并过敏性鼻炎者分别为58.3%(60/103)和74.1%(43/58),P0.05;两组平均病程为7.9±8.9年和34.4±14.8年,FEV1%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白介素及肿瘤坏死因子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论哮喘起病年龄早晚,过敏仍是哮喘起病主要因素。成人期起病哮喘FEV1%与病程无显著相关。血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血清白介素、TNF-α等在不同年龄起病哮喘中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社区呼吸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社区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给予社区呼吸康复干预,治疗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用药及营养指导、呼吸训练、运动锻炼等;每4周电话随访1次。于入选时及干预1年后进行疗效评定,疗效观察指标包括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RC)及Borg量表、焦虑及抑郁测评、6min步行试验(6MWT)、营养状况等。 结果共有85例患者纳入最终统计分析。入选COPD患者康复前FEV1%为(48.11±14.54)%,康复后为(47.82±14.94)%,康复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6min步行距离从康复前[(416.10±99.84)m]增加至[(437.51±116.17)m],康复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GRQ评分较康复前平均降低4.8分;急性加重次数由康复前[(1.07±1.27)次]减至[(0.39±0.69)次](P<0.01)。根据疾病严重度分级,中度及重度以上COPD患者SGRQ评分均较康复前分别降低4.84分和5.73分。体重指数正常COPD患者6min步行距离改善幅度[由(409.52±98.31)m增加至(433.53±118.46)m]较低体重指数患者改善情况[由(440.07±105.4)m增加至(452.0±110.32)m]更显著;低体重指数患者SGRQ评分较康复前降低9.46分,体重指数正常患者SGRQ评分较康复前降低3.33分。抑郁及焦虑在本研究入选对象中较少见。 结论社区呼吸康复可改善COPD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次数。不同严重程度COPD患者均可通过社区呼吸康复干预受益,且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研究无创 Bi- 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呼吸衰竭。方法  6 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7例 ,持续 Bi- PAP呼吸机治疗 ;对照组 2 5例 ,持续低流量吸氧。两组同时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血气和临床症状变化。结果 治疗 7日后治疗组比对照组其 p H、Pa CO2 、Pa O2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使用 Bi- PAP呼吸机治疗 ,对低氧血症和 CO2 潴留改善明显 ,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甲状腺素转载蛋白(TTR)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水平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99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四组:轻型(n=24)、普通型(n=24)、重型(n=26)、危重型(n=25)。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 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n=74,74.7%)、咳嗽(n=70,70.7%),部分患者伴有纳差(n=21,21.2%)、恶心呕吐(n=3,3.0%)、腹泻(n=10,10.1%)等消化道症状。四组TTR水平、淋巴细胞绝对值、CRP、AS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TTR<200mg/L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型与危重型组患者TTR<200mg/L的发生率分别高达92.3%、84.0%,高于轻型与普通型组(P<0.05)。TTR水平能影响新冠分型(P<0.05)。TTR水平与CRP呈负相关;TTR水平与淋巴细胞数绝对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