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并发症对人体危害极大,尤其是糖尿病合并难治性胸腔积液,在临床上治疗很棘手,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及经济负担.为进一步探讨病因及治疗方法,现将2004年2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20例糖尿病合并难治性胸腔积液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0例糖尿病合并难治性胸腔积液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女12例,男8例,年龄40 ~ 76岁,糖尿病史5.6 ~ 29年.入院时空腹血糖为8.9 ~24 mmol/L,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咳嗽、胸痛、心悸、腹胀、不能平卧.经胸腔B超及胸部X线检查均为中、大量积液,其中双侧胸腔积液16例,单侧胸腔积液4例.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合并肾功能损害代偿期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成那格列奈组和糖适平组,结果发现使用那格列奈控制血糖优于糖适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那格列奈治疗初发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那格列奈在治疗初发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初发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那格列奈组(40例)和格列喹酮组(40例),疗程12周,比较两组用药后的疗效与安全。结果治疗后那格列奈组与格列喹酮组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24hU-Albumin)下降更明显(〈0.01),低血糖反应少。结论在肾功能的改善方面两者功能相似,但对血糖的控制上,那格列奈明显优于格列喹酮。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合并肾功能损害代偿期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成那格列奈组和糖适平组,结果发现使用那格列奈控制血糖优于糖适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14C呼气试验测定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Hp感染情况。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Hp阳性率(73%)高于对照组(53%,P〈0.01);且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胃轻瘫者Hp感染率(88%)高于无胃轻瘫者(57%,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Hp感染率高于正常人,合并有胃轻瘫者Hp感染率高于无胃轻瘫者。  相似文献   
6.
2004年美国糖尿病协会[1]降脂指南提出除使LDL-C达标外,甘油三脂(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达标对防止心血管事件也是至关重要的.在降脂药物中,他汀类药物能有效地纠正混合型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7.
胆酸是导致胃粘膜炎症的重要因素。铝碳酸镁既可中和胃酸又可在酸性环境中结合胆酸;多潘立酮可以调节胃肠动力,防止胃十二指肠反流。2001年1~9月我院用铝碳酸镁和多潘立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俞仙娇  沈晓红 《海峡药学》2009,21(8):108-110
目的探讨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糖尿病肾病(Mogensell分期Ⅲ~Ⅳ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0例,予那格列奈加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予每日两次预混人胰岛素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e)、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素氮(BUN)、肌酐(SCr)的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FBG、2hBG、HbAIc、BUN、SCr、UAER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低血糖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沦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有效控制血糖,安全性和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9.
2004年美国糖尿病协会降脂指南提出除使LDL-C达标外,甘油三脂(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达标对防止心血管事件也是至关重要的.在降脂药物中,他汀类药物能有效地纠正混合型高脂血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自身免疫性慢性病变,起病隐匿而缓慢[1]。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大量患者存在腰背部及臀部疼痛不适症状,若不及时有效地治疗,可最终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脊柱关节畸形[2]。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历史悠久,联合西医治疗可为优化治疗提供一定方向[3]。基于此,本观察探讨通督温肾方联合塞来昔布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