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胆囊炎与胆囊结石的细菌L型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4.
余秀专  王和  陈峥宏 《贵州医药》2002,26(3):221-223
目的:探讨胆囊细菌L型感染的临床诊断与临床治疗。方法:选择胆囊细菌L型感染的抗菌药物对外科手术前的胆囊炎胆囊结石者进行治疗,手术中采集胆囊标本进行细菌及其L型的分离培养和检测胆汁的抗菌药物活性。结果:接受红霉素或氟哌酸治疗患者的胆囊标本中细菌L型的检出率明显低于接受青霉素治疗的患者,氟哌酸治疗前且胆汁内具有抗菌药物活性者,细菌L型的检出率也显著低于胆汁没有抗菌药物活性的患者,结论:合理使用细菌L型感染并且能够进入胆囊的抗菌药物,将能够有效杀灭胆囊内的细菌及其L型,有利于控制慢性胆囊炎病情的发展或胆囊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对我院2003—07~2005—07收治的外伤性脾脏损伤46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4例,女12例,年龄6~67岁。年龄在18岁以内11例,18~67岁35例;7例为单纯性脾脏外伤,其余为脾脏外伤联合其他组织器官的多发性损伤,最常见合并损伤依次为:肋骨骨折2l例,四肢软组织外伤和(或)骨折19例,左侧血气胸8例,脑外伤7例,肠破裂4例,合并肝脏外伤3例,  相似文献   
6.
余秀专  张剑  周怀文 《贵州医药》2002,26(8):712-712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危急病人生命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虽然治疗方法较多 ,内科治疗 (包括胃镜下硬化剂注射 )一般只能暂时性的止血 ,再次复发出血率高 ;传统外科手术 ,对于全身情况差 ,特别是急诊手术死亡率较高 ;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有手术损伤小 ,操作简便 ,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本院普外科 1990~ 1998年间收门静脉高压症病人 85例 ,其中 35例行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疗效比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男 2 3例、女 12例 ,最小 2 5岁 ,最大6 5岁 ,平均 4 5岁。病因均为肝炎后肝硬变 ,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8.
患者女,56岁,因反复右上腹隐痛28年,黄疸13天于1992年9月21日入院。患者既往因进食油腻饮食后感右上腹隐痛,但无恶心呕吐、畏寒发热或黄疸。体检:T38℃,P80次,R22次,BP14/8kPa,巩膜和全身皮肤黄疸,腹部未见阳性体征。Hb126,WBC12×10/mm~3,N92,L8,GPT87单位,总胆红质153μmol/L,结合胆红质104μmol/L,尿胆元( )。心、肺、肾功能正常,B超检查为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扩张、慢性萎缩性胆囊炎。 用青霉素G、氟哌酸、利胆醇、肝肽乐、  相似文献   
9.
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死亡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登国  余秀专  胡韵  胡康 《腹部外科》1999,12(5):207-208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死因。方法: 对142 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2 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病死率为7.04% (10/142)。术前血胆红素≤171 μm ol/L和> 171 μm ol/L组患者术后病死率分别为3.33% (3/90)、13.46% (7/52)(P< 0.05);血浆白蛋白< 30.0g/L和≥30.0g/L组为17.5% (7/40)、2.94% (3/102)(P< 0.01);年龄< 60 岁和≥60 岁组分别为3.49% (3/86)、12.5% (7/56)(P< 0.05);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组术后病死率分别为3.67% (4/109)、18.18% (6/33)(P< 0.01)。结论: 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死因主要是由于高胆红素血症、内毒素血症引起的器官功能衰竭。高胆红素血症、低蛋白血症、高龄和恶性肿瘤是使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病死率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在梗阻性黄疸患者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宇廷  周怀文  余秀专  张剑 《贵州医药》2004,28(3):200-203,F00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梗阻性黄疸患者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选取阻塞性黄疸患者 30例作为实验组 ,另选取同期住院的单纯性胆囊结石患者 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血清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 (TNF)、谷草转氨酶 (GOT)、谷丙转氨酶 (GPT)、胆红素 (TBil)、白蛋白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取阻塞性黄疸患者肝组织作成 10 %生理盐水匀浆 ,计算每克 (湿重 )肝组织NO -2 含量 ;取材同上 ,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 ,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计算HE染色切片肝细胞坏死面积。相关分析肝组织坏死面积与肝组织NO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实验组一氧化氮、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肝组织坏死面积与NO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血清NO含量与血清谷草转氨酶 (GOT)、谷丙转氨酶 (GPT)、胆红素 (TBil)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一氧化氮水平显著升高 ,体内一氧化氮水平的高低与肝损伤程度相平行 ,抑制或促进一氧化氮的合成与释放可能对肝脏起保护作用 ,检测体内一氧化氮水平可成为了解梗阻性黄疸患者肝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