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120例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结果:在成功的99例中,发现二例染色体异常,核型为47,xy,+18和46,xx/47,xx,+F,在21例失败中出现一例眼球畸形。培养成功率为82.5%;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2.02%。无一例因羊膜腔穿刺而导致流产,但出现一例轻度羊水栓塞合并症。并对羊水细胞培养在产前宫内诊断中应用价值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人为本,防治工伤及意外伤害,创造和谐社会。方法根据近2年来,门诊外伤病人登记处理情况,进行爱伤部位、伤情类别.年龄分布及病因分析。结果2年内受伤人数为160人,2004年77人,2005年11月止为83人。头面部伤50例。四肢伤43例,手部伤55例。足部伤7例。躯干部伤5例。其中割伤74例.裂伤59例,挫裂伤23例,骨折2例,并小神经损伤2例,受伤原因多种因素。讨论分析受伤原因,加强工伤和意外伤害预防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1265例患者的染色体研究中,检出异常染色体103例,占受检病人的8.14%;变异染体69例,占5.65%。其中十种类型14例为国际首例;四种类型四例为国内首例。据家系调查103例异常染色体患者中,由上代遗传下来者占10.6%;新突变占85.4%;起源未定者占3.88%。  相似文献   
4.
金樱冲剂对不良孕产史妇女HCMV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为探讨中药金缨冲剂对活动性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孕妇及不良产史妇女的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HCMV IgM阳性作为活动性HCMV感染的指标,转阴性为疗效判断标准。通过164例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后有148例转阴。总有效率为90.24%。  相似文献   
5.
应用荧光定量PCR及ELISA法检测弓形虫感染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为了准确检测产前优生咨询妇女弓形虫感染及掌握不同时期弓形虫的量值变化情况。方法 :本室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并结合ELISA法同时对 16 98例产前妇女进行联合检查。并将其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发现ELISA不同抗体阳性率和荧光定量PCR阳性率在检测结果上有一定的差异。在ELISA抗体仅一项阳性的患者中 ,IgG抗体阳性其荧光定量PCR检测值也为阳性的百分率最高 ,达 88.9% ,(P >0 .0 5 ,无差异 )。其次为IgM抗体阳性 ,符合率达 6 2 .5 % (P <0 .0 5 ,有差异 )。Cag循环抗原阳性最低 ,仅 31.8% (P <0 .0 1,有显著差异 )。在二项抗体同为阳性的患者中 ,IgG和IgM双阳其荧光定量PCR检测也为阳性的百分率最高 ,达 98.5 %。IgG与Cag双阳、IgM与Cag双阳的分别为 86 .8%、85 .4%。对 3项抗体全为阳性的 3名患者来说 ,两种方法结果一致。另外在 12 14名ELISA阴性的患者中 ,用荧光定量PCR法仍检测 5例阳性 ,阳性率为 0 .41%。结论 :由于荧光定量PCR技术增加了探针杂交 ,它的特异性及准确性都大大提高 ,可靠程度优于ELISA ,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但在人体感染的某些时期 (Igm ,Cag单项阳性时 )荧光定量PCR法也会存在漏诊的情况。由此可见 ,这两种方法都各有其优缺点 ,只有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对弓  相似文献   
6.
120例葡萄胎染色体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葡萄胎染色体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葡萄胎患者清宫取出的标本,采用直接法制备染色体。并结合病理及临床随诊资料(随诊至少1年),对葡萄胎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结果:110例完全性葡萄胎(CHM),染色体全部为二倍体,有24例恶变(恶变率为21.82%)。10例部分性葡萄胎(PHM),染色体全部为三倍体,无1例恶变。在恶性葡萄胎中,异二倍体出现率为87.50%(21/24),明显高于良性葡萄胎36.05%(31/86)(P<0.01)。并发现恶性葡萄胎中异二倍体占分裂相总数40%以上,为33.33%(8/24),也明显高于良性葡萄胎的3.48%(3/86)(P<0.01)。对异二倍体占40%以上11份病例的随诊结果:有8例恶性葡萄胎接受化疗,7例痊愈,1例死亡。3例良性葡萄胎接受预防性化疗后无1例恶变。结论:CHM比PHM更具恶变倾向,染色体是区分它们的方法之一。葡萄胎异倍体出现的频率与恶变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青年女工计××,曾生一短肢畸形儿。此次妊娠4个月后,要求做产前诊断。经羊水细胞培养核型分析,发现是一个18~三体综合征畸形胎儿,也就是18号染色体多了一条。但他们夫妇对此结果抱有怀疑态度,拒绝引产。致使足月分娩一畸形儿,体重仅1.5公斤,出生后四分钟即死亡。该儿具有典型18—三体综合征特征:枕部后凸,耳部扁平低位,眼距宽,小颌,  相似文献   
8.
目的收集深圳市福田区沙嘴社区娱乐场所高危人群原始资料,了解性病的发病情况,监测干预前后效果及与性病规范化门诊结合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性病防治的最佳模式.方法先进行一次基线调查,实施深入娱乐场所宣教、专业人员讲课、100%安全套的推广、规范性病诊疗和建立社区干预网络等综合干预,3个月为一周期,再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干预后高危人群对性病知晓率明显提高,每次性接触安全套使用率明显提高;干预结合规范化性病门诊的开展,有效提高了性病门诊的就诊率与复诊率.结论社区行为干预是一项有效、持久的工作;社区行为干预与规范化性病门诊相结合是可行的性病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孕中期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了解异常染色体核型出现的频率、类型及与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方法 323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在妊娠16~21w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细胞进行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发现异常核型20例,异常率为6.2%(20/323),常见核型为染色体易位,占异常核型50%(10/20),其中罗伯逊易位占30%(6/20)。臂间倒位占35%(7/21)。高龄孕妇21三体检出率为5%(2/40)。结论 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为6.2%.染色体易位、臂间倒位、21三体是孕中期的主要异常核型。  相似文献   
10.
病例:患者,女,27岁,孕2产0。末次月经2004年7月2日,因停经4个多月,阴道流血3d,于2004年11月7日住院。B超检查:宫内胎儿全身水肿,死胎。2004年11月12日引产一畸型胎儿。大体标本检查:死胎、女性,全身皮肤高度水肿,左侧颈部有一个淋巴囊肿。因死亡胎儿太小,大部份组织已自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