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调查成都地区2013~2015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伴高血压患者1年后卒中发生情况,评估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随访1年,根据研究对象是否发生卒中分为卒中组和非卒中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选495例房颤伴高血压患者,CHA2DS2-VASc≥2分466例,74例启用了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率14.9%,发生缺血性卒中45例,卒中发生率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房颤伴高血压患者中年龄、女性、吸烟是1年缺血性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治疗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成都地区房颤伴高血压患者1年缺血性卒中发生率较高,抗凝治疗率低,抗凝治疗能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年龄、女性、吸烟是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罗慧  温贤秀  何邦  邱文娟  杨文爽 《西部医学》2018,30(5):756-758+768
【摘要】 目的 探讨成都市营门口、荷花池社区年龄≥40岁高危人群健康现况及其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为建立规范的脑卒中防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40岁以上成都市营门口、荷花池社区的常住居民6050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并对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做进一步实验室检查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筛查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6050名居民筛查出高危人群1116人,检出率为1845 %。脑卒中高危人群各项危险因素所占比重由高到底依次为高血压629%、高血脂5591%、肥胖或超重4794%、少运动4409%、吸烟3620%、糖尿病3486%、卒中家族史2294%、既往卒中史824%、房颤或心瓣膜病296%。男、女脑卒中高危人群在各年龄段分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2=21555,P<0001)。除肥胖或超重、少运动、糖尿病、既往卒中史外,其余各项危险因素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人群中高血脂和房颤患者的治疗率极低。高危人群中血清中低同型半胱氨酸(Hcy)组165人(1914%);中Hcy组425人(493%);高Hcy组272人(3155%)。脑卒中高危人群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内膜增厚217人(5398%),劲动脉斑块314人(7811%),颈动脉狭窄308人(7662%)。结论 早期识别脑卒中高危人群并控制各项高危因素,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倡导健康生活,对脑卒中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