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1.
留置导尿管与泌尿系统感染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6月~12月,我们对71例留置导尿管患者采样142份,进行目标性监测,以探讨留置导尿管对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控制和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7年6月~12月,我们对71例留置导尿管患者采样142份,进行目标性监测,以探讨留置导尿管对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控制和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PSS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SS注射液0.1g加入NS液250ml中静滴,1次/d;对照组(60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NS液250ml中静滴,1次/d;疗程均为14d。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53.3%),总有效率(88.3%),显著高于对照组(33.3%和71.7%),P<0.05。结论PSS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不仅临床表现重,而且预后差,其死亡率高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12%。本文将我院自2003年3月2004年3月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22例,按有无糖尿病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5.
猕猴作为药物安全性评估中常见的动物模型,其行为反映它用药前后的健康情况,可以揭示出药物产生的副作用。目前,研究人员通常利用人工对猕猴的行为进行观察,该方式无法实现不间断的24 h监测。因此,急需发展一种方法体系实现对猕猴行为的24 h观测和识别。针对此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九类猕猴行为的视频数据集(MBVD-9),并在此数据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名为基于变换器(Transformer)增强的慢快网络(SlowFast)用于猕猴行为识别(TAS-MBR)。具体地说,TAS-MBR网络在SlowFast的基础上将其快支路输入的红绿蓝(RGB)色彩模式帧转化为残差帧,并在卷积操作之后引入了变换器模块,更有效地提取了运动信息。结果显示,TAS-MBR网络对猕猴行为的平均分类准确率为94.53%,较原有的SlowFast有明显提升,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法在猕猴行为识别方面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这项工作为猕猴行为的不间断的观测和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奠定了药物安全评价中进行用药前后猕猴行为计算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